比如战死4万之后,朝廷会认为还有16万人马,但实际剩余兵力可能只有4万,朝廷对于接下来的决定就会出现严重的错误。
在萨尔浒之战开始之前,明神宗就一再催促统帅杨镐赶紧开战,这便是因为掌握了错误的信息。明神宗以为自己有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否则断然不会贸然催促。
除了吃空饷之外,朝廷欠饷也是家常便饭,很多士兵都是食不饱腹。而朝廷一旦下发军饷,就会遭到各级将领的层层盘剥。
我们知道火铳必须经常保养,但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军队中的三杆火铳就有两杆不用,这与士兵吃不上饭有着很大关系。
包括士兵身上的护具,很多士兵除了胸背披甲之外,其余部位完全没有防护,可再看后金军队,从头到脚全是铁甲,就连很多战马也不例外。
所以明军在这样的差距之下又怎能战胜装备精良的后金军?
我们总会以为携带重型火炮就会占据主导优势,但在丘陵起伏、河道纵横的东北地区,沉重的武器和火药就会举步维艰,这与一马平川的草原作战完全不同。
所以按理来说,在运输艰难的情况下,明军应该步步为营、缓步推进,但在萨尔浒之战当中,各路明军并未进行针对性的战术部署,火器的优势也就没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其实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为了避免被后金军队牵着鼻子走,采用四路分兵的战术应对高机动性的后金军队本无不妥。
但是分兵进攻需要各队之间的高度配合,某支队伍应该在何时何地出现,又该如何配合其他队伍完成战略目标,都需要极其优秀的信息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