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真正的帝王之学(3 / 3)

统治阶层的法家人物颇多,学习黄老,如申不害、李斯、韩非等,都以其学规本于黄老。然而,黄老学派站在道家的立场,成为道家的主流,而后世的法家则更为极端、更为激进。

黄老之学的兴盛,得益于田氏齐国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利用,使其在稷下学宫中居于主导地位。

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齐国的田氏政权是取代姜齐而成立的新政权,它需要对其合法性进行辩护,以巩固统治地位。那么这种学说究竟是如何建立的呢?

老子是陈国人,而田氏的祖先田公子兰正是在春秋中期齐桓公时,因避乱从陈国逃到齐国的。因此,田氏政权选择了来自南方陈国的老子学说,同时又抬出传说中比尧舜、神农更早的黄帝。

一方面,这是为了压倒儒家、墨家等学派;更重要的是,齐威王把黄帝作为田氏的始祖,这是经过一番苦心琢磨的。

因为田氏是黄帝的后裔,而姜氏是炎帝的后裔,黄帝战胜炎帝而有天下的传说,为田氏代齐的合法性找到了历史依据。

齐国统治者也基本上按照黄老道家思想治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之一。《陈侯因敦》记载齐威王要发扬他父亲桓公的光荣传统,以黄帝为祖宗。简单来说,这与后世王朝乱认祖宗的行为类似。

对于黄老之学的发展,郭沫若曾总结说,黄老之学事实上是培植于齐、发于齐、昌盛于齐。

黄老之学作为兴起于齐国的学派,因其有“治国理政”的知识,不仅成为稷下学宫的官学,更是成为当时的显学。当时,道家另一个圣人庄子还在宋国隐居,未曾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