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3章 他啊,就是名堂多(1 / 2)

“纪叔叔,店里那么忙,我们自己过去就成。呵呵,说不定,我们现在比你还熟这里。就上上周,我和小晴还来过两次。”

眼见纪立荣热情招待,唐怡连忙劝说。

她这话不可假。

从白云生活广场往外拓展,纪锅子也便跟着行动起来。

基本上,白云生活广场每开一家分店,纪立荣都会对应的,在那商场里开上一家纪锅子。

而这些店,规模最大的,莫过于高海那家了。

前不久,唐怡跟电视台工作组去高海出差。

期间去了趟那边的白云大厦。

中午,自然也就在那边熟悉的纪锅子吃饭。

毫不夸张的说,那边纪锅子,足有海沙这边三四个大小。

可。

一到饭点,依然是宾客络绎不绝,人潮汹涌。

就如海沙店这般,也要排队喊号才行。

除了这些。

原本因资金短缺,白云生活广场去年暂时搁置的原州、隶阳和庆江分店,在今年宣布完“十城计划”后,就率先启动了。

上个月的月初,这三家筹备完毕,开始陆续营业。

朱红霞是留在内地,主持完这三家分店开业典礼,之后才去的香港。

她那么清楚,是因为,上周在香港,得知白凯也在那边,且还是住在半山区香雪道二十一号的别墅内,她和爸妈就顺便去了趟。

那天晚上,白凯又邀请她们一家去富临饭店吃饭。

朱红霞和许青青,以及在香港公干的小川惠子,也都悉数到场了的。

提及这些。

她的意思是,这三家白云生活广场分店开业,每处,也都分别开了纪锅子。

可想而知,纪立荣最近忙成了什么样。

而且,上月中旬,好像还去了南宁一趟,在那边也开了家纪锅子。

故此。

刚刚才会打趣,纪立荣来海沙这家纪锅子,近期,真或许比她来的还少!

纪锅子紧跟白云生活广场步伐,四处增开分店。

另外。

还不辞千里之遥,迅速在南宁那边也开了家分店,她是知

晓更多“内情”的。

几年前,她爸爸带着一个家伙,去鱼头巷的纪锅子吃饭。

然后,那家伙就喜欢上了“瓦罐牛肉”。

当初白云生活广场去高海开分店,纪立荣觉得没那么多精力,最主要还是缺资金,不想去的。

结果呢,那家伙为了在高海,也能吃上正宗的瓦罐牛肉,就一个劲“蹿嗦”,让纪立荣将纪锅子跟着开过去。

为解决后顾之忧,白云生活广场干脆入股了纪锅子,提供了大量资金,这才让分店遍地开花。

至于南宁的那家分店。

以前,曾听纪立荣和她爸聊天时,说起过,称南宁太远,暂时也不打算往北方发展。

而两个多月前,她跟爸妈去南宁参加白凯和陈红的婚礼。

期间还夹着白鹿的生日,那晚的满城烟花,令她印象深刻。

在那几天里,她和白鹿经常待一块,聊到海沙这边,不免就提到如今大名鼎鼎的纪锅子,白鹿听了后,一再表示,很想尝尝那个“瓦罐牛肉”。

再后。

也就是上月的月底左右,纪锅子就在南宁开了起来。

让她有理由怀疑。

那家伙是不是又在“以权谋私”了。

“快,你们进。我特意让店里人,重新打扫了一遍,干净吧。”

纪立荣领着两人,走到最里的一间包厢。

打开门,冲两人往里比划了下。

接着,他一边跟在最后进去,一边继续道。

“以前啊,我还不信小秦的话。现在,不信也不行了。他那时说,纪锅子开一家两家的,可能会很累,等分店开得多了,就会发现,反而变得轻松了。”

“轻松?没有吧!我看你还不是整天跑来跑去的。”

见纪立荣热情招待着,根本劝不住,唐怡只好放弃,边打趣着,边和孙晴摘了帽子和墨镜,坐到桌前。

“忙,还是忙,但不像以前那样的忙!分店基本上都是别人打理,我呢,就查查账,检查下后厨这些。我这个忙。都忙在赶路上了。再

说了,你们俩可都是大明星,让店里那些人来,看到你们,哪还有心思做事。”

纪立荣拿起一旁柜子上杯子,摆到两人面前。

又拎起旁边玻璃壶,分别给倒满了杯,“来,你们尝尝,这是店里新出的酸梅汤,哦,是古法酸梅汤!”

瞧唐怡和孙晴听到这名字后,新奇的看来。

他往杯子里润泽褐色的酸梅汤扫一眼,大笑道,“这天不是热了吗,我老家镇上,有个祖辈卖酸梅汤的,就花钱买了方子。做出来后,小秦在新会喝了,觉得很好,但就一点,认为直接叫酸梅汤有点俗,就给起了这个名字。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