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郑和回来了(1 / 2)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朱棣基本已经掌握了西海岸。

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北上了。

朱棣派人回大明,除了送黄金外,还想要让朱元璋再支援他一批人才。

不管到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缺的。

瀛洲尤其缺人才。

想要从印第安人里面培养人才,那真的是太难了。

让他们干干体力活儿还行,打猎也不错。

甚至玩儿枪都挺有天赋的。

但是想要教会他们打铁,制衣这类稍微精细点儿的工作,一时半会儿还真是很难做到。

以朱棣对朱元璋的了解,这么多黄金送回去,找他要点儿人他肯定会很乐意的。

要么就说朱元璋的儿子们,除了朱标以外,就朱棣最出息了呢,他对朱元璋确实很了解。

从瀛洲到大明,可比从大明到欧洲要近多了。

也就两个月,朱棣派回来的人就到了大明。

朱棣这次派回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余通渊和郑和。

新大陆就是他俩发现的。

大明能在瀛洲站稳脚步,余通渊功不可没。

这俩人也有两三年没有回大明了,所以这次朱棣干脆就把他俩派回来了。

因为通信不便,所以朱元璋也不知道瀛洲有船队过来了。

等到手下来报的时候,朱元璋才想起来,大明还有个瀛洲呢。

“快去把海贼王请来。”

关于海外的事儿,朱元璋习惯性找朱吾适过来。

朱吾适还没到,朱元璋先把俞通渊和郑和叫进了宫。

“臣,俞通渊,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俞通渊见到朱元璋的那一刻,激动得老泪纵横。

朱元璋看到俞通渊,心里也是感慨颇多。

俞通渊他们家也算是满门忠烈了。

他的父亲是俞廷玉,哥哥俞通海,俞通源。

元末,俞家父子四人在巢湖当水匪。手下也是有着上千人的。

后来被朱元璋的人格魅力感化,归顺了他。

俞家父子的战斗素养是相当高的,尤其是擅长水战。

俞通海甚至在鄱阳湖水战中救了朱元璋的命。火烧赤壁的原型就是他。

可以说没有俞家父子,朱元璋别说建立大明了,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事儿。

俞通源和余通渊两人虽然没有自已战死的爹和哥哥那么牛逼,朱元璋对他俩也一直都很好。

这好久不见,猛的一见到,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你辛苦了啊。”

“为了大明,不辛苦。”

两人结下了又聊了一些往事。

直到朱吾适到了,两人才停止聊天。

“老俞,你回来了啊。

郑和,我就知道你小子吉人自有天相。”

马和,也就是被朱吾适强行改名的郑和,看到朱吾适,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毕竟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

被朱吾适逼着改了名字,又把他扔到船上去,要说心里没有怨气,那是不可能。

至于说朱吾适变相帮了他,让他避免了当太监的命运,不好意思,没有发生过的事儿,他不知道。

“哦,这小子就是郑和?”

朱元璋这才注意到,跟着俞通渊一起来的这个孩子竟然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三保太监。

“皇上,您竟然也知道小郑和?”

俞通渊很好奇,当初去出发去寻找新大陆的时候,朱吾适就非要让他带着这个小俘虏,还表现的非常重视。

现在朱元璋听到郑和的名字,反应也这么大。

不就是一个来自云南的俘虏嘛,好像也没什么奇特的地方。

俞通渊这两年带着郑和在瀛洲,除了发现郑和比较聪明,有不符合这个年纪的成熟稳重外,也没发现其他特殊的地方。

“朕也是听海贼王说的。”

朱元璋随口解释了一下,总不能说是在史书上看到的吧。

这小子以后会当太监,还七下西洋,为大明的航海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

知道郑和的身份后,朱元璋也算是明白俞通渊为什么会带着郑和了。

肯定是朱吾适安排他去历练的。

“海贼王也来了,你说说吧,这次老四那小子在瀛洲干得咋样。”

刚才朱吾适没在,朱元璋就没有问瀛洲的事儿,免得俞通渊还要再多解释一遍。

“皇上,瀛王干得很好,咱们在瀛洲的根据地发展得非常好。”

接下来,俞通渊详细解释了一下瀛洲现在的情况,以及朱棣在瀛洲施行的一些政策。

“皇上,这次回来,瀛王让我带了很多黄金回来。”

听到有黄金,朱元璋顿时双眼放光。

“有多少,快送过来。”

半个小时后,奉天殿放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