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京杭大运河还是很重要的(1 / 2)

因为要在天黑之前赶到扬州城,朱吾适和朱元璋并没有去钓鱼啥的,中午就简单吃了点儿东西。

吃饱喝足,休息一下继续上路。

这次朱元璋没有骑自行车,也没有骑马,而是选择跟朱吾适一起坐马车。

岁数大了,不能瞎折腾了。干脆就坐在马车上聊天。

“贤弟啊,咱真的要感谢你。要是没有你,大明还不知道是啥样呢。”

朱吾适把玩着手里奇楠沉香做的手串儿,笑着说道。

“你不是说过嘛,咱们是自已人啊,自已人还说什么谢谢啊。”

朱吾适手里这串儿奇楠沉香,卖个几十万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这要是放在以前,他是想也不敢想的。

互惠互利的事儿,确实没必要说谢谢。

而且真正的感谢是放在心里的,而不是挂在嘴上的。

有些人嘴上说着感谢,其实就是在告诉你。

你帮了我,我也说谢谢了,咱们两清了。

所以才有那句话嘛,大恩不言谢。

不言谢不是说就不用谢谢了,而是要把感谢记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

朱元璋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嘿嘿笑了两声,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转移话题道。

“贤弟啊,扬州距离应天府这么近,你怎么没想着发展一下扬州呢?”

朱吾适就知道他会问这个问题,答案也早就想好了。

“因为我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扬州的地理位置本来就得天独厚,挨着京杭大运河跟长江,是南北货物流通的集散中心。

眼下京杭大运河有些路段还没有疏通,回头有钱了再把京杭大运河疏通一下,挖得宽一些,到时候扬州城自然也会发展得更好。

这里聚集了非常多的各地商人,我没有新的利益增长点之前,没办法对扬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贸然改革很容易触碰到商人们脆弱的神经,效果有可能适得其反。

这里的商人早就已经学会了拉帮结派,成立商会也未必会有什么太好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暂时就静观其变吧。

不管,不代表咱们不可以赚钱嘛。

你刚才也听到了,扬州的米奇奇秒屋和淑女坊都很赚钱。

大明皇家建筑公司也在扬州开发了楼盘,目前还在建设当中,等到楼盘开业之前,只要放出风声,让商人们知道以后京杭大运河会再疏通扩建,房子必然好卖的。

在铁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之前,京杭大运河在华夏历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朱元璋继续问道。

“那要不要在扬州建个码头呢?”

朱吾适摇头说道。

“我觉得暂时不用。扬州本来就有码头,暂时够用,你现在建码头,商人们还以为朝廷要跟他们抢生意呢。

千万别高看了商人们,他们的心眼儿小得很。

不建码头,不代表以后一直不建。

我已经让人去实地考察了,咱们这次过去,我也会看一看,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先把地买下来。

等运河疏通完毕,货运吞吐量必然提高很多,倒是再建码头也不迟。

或者运河疏通的工程跟建码头一起,也不影响投入使用。

到时候新码头规模建大一些,仓储转运功能齐全。

老的漕运专用码头就承包给私人,还能创收呢。

至于商人到时候是用咱们的码头,还是用私人的码头,那就随便他了。

咱们的码头现代化,服务周到,还安全。到时候必然会财源广进的。”

朱元璋对此深信不疑。

让朱吾适负责具体生意,他不一定能做得好,但是统领全局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毕竟多了几百年的见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朱吾适倒是不想用运河,铁路和高速公路才是正确答案。

可惜大明没这个实力啊。

朱吾适记得自已看过一个电影,胡军主演的,好像就是关于运河的事儿,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那个电视剧好像叫北上。

电视剧讲的就是关于大运河的事儿,八九十年代,运河旁还有很多人家靠着运河过日子呢。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很多年,京杭大运河都很重要。

既然很重要,那搞个码头就很有必要了。

现在不搞,确实就是怕商人们应激。

应天府,朱吾适搞会展中心,搞码头,搞各商业活动,都是在给应天府的商人们创造更多发财的机会。

给普通人创造就业的机会。

在杭州城也是一样,搞外贸,搞水泥路,搞西湖景区。

商人们在自已原有的产业不丢的情况下,可以涉足其他行业,赚钱多了,大家自然拥护朱吾适。

扬州城本身就是南北货物集散中心,这里聚集了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