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也是有脾气的,反正他不打算在王朝干了,王朝也没有让他干下去的动力,他只想求着赵公子能够活下来。
如果赵公子不答应,他就带着家人逃出王朝,另谋出路,反正跟着这国王和只想着女人的太子,是没有任何前途的。
别说将来了,这一次的饥荒就熬不过去,所以根本不需要再惯着他。
兵部尚书抓住太子的双手,用力的把他的手扯开了。
太子哪里比得上行武出身的兵部尚书?虽然人家一把年纪了,但是一膀子力气可不是他这个只会花前月下的太子能抗衡的,所以硬生生双手被掰开了。
他难以置信的望着兵部尚书。
好在兵部尚书虽然不打算跟他父子再干了,但也没打算动粗,只是把他的手扯开了,然后清了清嗓子说道:“太子,兵部没有仓库,也不保管粮食,你不知道吗?
粮食全部都在你们王室的两家米行,米在那边的仓库里,我们只负责出军粮计划,至于粮食的调动收款都跟我们没有关系。
我手里没有粮,怎么拿粮食去卖钱?难道对此太子一无所知?”
太子顿时涨红了脸。的确,他对兵部军队的运作程序根本就不关心,他只感兴趣的是花前月下,所以很多事都是想当然。
再一听到说士兵没有粮食,拒绝去对付那些闹事的灾民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认为是兵部吞没或者变卖了粮食。
现在被兵部尚书一番抢白之后,才知道自已闹了个大笑话。
但是他并不打算承认,他吼道:“我不管你有没有粮,总之你是兵部尚书,你就得去找粮食了,这些军队都得靠你养着。”
兵部尚书说道:“我说过了,粮食全在王室的两家大米行仓库里,不管是王宫还是军队的用粮,全部是由他们来储藏的,不信你可以问问你父王。
所以你要找粮食不应该来找我,而是去找米行的掌柜的,或者找你们家族负责军粮储备的官员,那可是你们王室的事,兵部没有权利过问。”
太子虽然不清楚具体的军粮运行程序,但是他却知道他的父亲,当今国王只相信自家人,不相信外人。
所以他把很多重要职位都交给了王室成员来管理,包括军粮,都是由王室成员来担任储粮官的。
到了这一步,他也就没办法再去找兵部尚书麻烦,扭头望向他的父亲说道:“父王,要不要去查一下军粮?”
事情闹到这一步,国王已经没有兴趣再继续这场酒宴了。
他恼怒地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这些官员,站起身说了一句:“今天就到这。”
说着转身背着手带着王后走了。
那些官员们还跪在那哀求赵桓收留。
赵桓说道:“不好意思,我不缺仆从,也不缺领兵打仗的将军和提笔写字的文官,不过既然各位都能给我下跪,祈求我给口饭吃,总不能让各位白跪这一场。”
一众人等激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连声称谢,但是他们又不清楚赵桓要他们干什么。
赵桓却说道:“我虽然不能收留你们,但给你们一口饭吃,包括你们的家属,确实没问题的。
我给你们出一个主意,你们家里应该都有育龄女子,把他们送到大宋做英雄母亲,他们就能够预知一个月的薪酬购买粮食,这些粮食应该够你们度过灾荒。
当然女子多的可能就能多拿一些,育龄女子少的就要少了,没有的恐怕你就得去想办法了,我能做到的就这一点。”
赵桓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面面相觑,没有人表态。
他们还算是有几分自尊和骄傲的,让他们把自已的妻妾女儿送去大宋生孩子,他们还真不愿意。
可是如果不这样,他们又从哪里去找粮食呢?眼看着就已经断粮了。
赵桓可不是什么善人,也不会因为别人给他下跪他就心慈手软。
他早就已经说过了,既然国王和一众大臣认为他敲诈勒索,又说他们王朝根本就没有遇到可怕的天灾,根本不需要赵桓救济,赵桓就已经说了,不会再给他们一粒粮,一文钱的支持。
所以现在他可以接受他们用英雄母亲的方式来换取粮食,但是想让他白白的拿粮食来给他们,那不可能,他也不愿意收这些人做他的仆从或者军官。
他就是要把他们留在色那王朝里跟国王接着斗,否则把国王的兵全都弄走了,这场戏就不好玩了。
这些官员中相当一部分其实赵桓压根看不上,都是些庸才,甚至贪官污吏。
所以赵桓也直接起身带着人走了。
而这时,二总管却带着一帮太监挑来了无数袋粮食、馒头以及白面。
这是之前国王吩咐下来的,国王走的时候,并没有下令取消这项分发粮食的计划,他已经被气疯了,浑然把这件事给忘了。
而二太监正在准备粮食,没人跟他说这边的事,所以他并不知道这边发生了什么,他依旧在忠实地执行国王的号令分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