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的比对结果在清晨六点半出来。张宝山的dna分型与涵洞內尸体的样本在16个str位点完全匹配,尤其是d13s317位点的重复次数均为11,d7s820位点均为12,匹配度达到99.99%。“他的牙科记录显示,左下方第二磨牙做过根管治疗,”小李举著x光片,“法医报告里提到死者同一位置有填充体,形態完全一致!”
办公室里爆发出压抑的欢呼,周建国把菸头摁灭在堆满菸蒂的菸灰缸里:“2000多条信息,总算没白费!”他数著排除的名单,“这20多条可疑里,有6个健身行业的,但只有张宝山符合所有特徵——身高、年龄、失踪时间、身体標记,还有最后出现地点在339国道附近。”
小周调出张宝山的通话记录,最后一个来电是5月9日晚7点23分,尾號2345,机主信息显示为“李娜”。“这个李娜是他的学员,”小李翻著健身房的登记表,“5月9日预约了私教课,地点在国道旁的咖啡馆。”小周盯著地图上的咖啡馆位置,距离发现尸体的涵洞只有3公里:“通知小王,立刻去找这个李娜!”
晨光透过窗户照在“张宝山”三个字上,小周突然注意到他的社交媒体帐號。最新一条动態发布於5月9日下午5点:“今晚7点,339国道咖啡馆,约了特殊的『学员』。”配图是杯冒著热气的咖啡,杯垫上印著涵洞的剪影——与发现尸体的涵洞惊人地相似。
“特殊的学员”周建国摸著下巴,“会不会就是凶手用上课当藉口把他骗到国道附近,再实施犯罪。”小周的手指在“健身教练”四个字上敲击:“健身房老板说张宝山最近在追一个女学员,还因此和另一个追求者起过衝突,那人好像是做工程的,经常在339国道附近活动。”
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办公楼顶时,小周把张宝山的照片贴在白板中央,用红线与涵洞內的线索一一连接:带泥沙的挫裂创、约束带痕跡、胃里的米饭青菜……每条线都像蛇一样缠绕向那个隱藏的凶手。“通知李队,”他抓起对讲机,声音因激动而沙哑,“死者身份確认,张宝山,健身教练,5月9日晚失踪,最后出现地点339国道咖啡馆!”
办公室里的咖啡杯空了,菸灰缸堆成了小山,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燃著光。小周望著窗外渐亮的天色,突然想起张宝山社交媒体上的签名:“生命在於运动。”而那个在涵洞里浸泡多日的生命,终究在2000多条信息的筛选中,找到了属於自己的名字,也为这起扑朔迷离的案件,撕开了第一道裂缝。
刑侦支队会议室的百叶窗把晨光切割成条状,落在“339国道涵洞杀人案”的红色標题上。李明的搪瓷缸在桌面上转了半圈,茶渍在缸底洇成幅模糊的地图。“人到齐了,开始吧。”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警员,每个人面前都摊著厚厚的案卷,最上面的现场照片里,张宝山漂浮在涵洞內的身影泛著青白色,深蓝色夹克在浑浊的水中像团失色的墨。
小杨率先起身,投影仪幕布上立刻显出涵洞的三维模型,42码运动鞋印被红色方框標得格外醒目。“现场提取到的核心痕跡有三个,”他的雷射笔在模型上划出条弧线,“一是从涵洞口到尸体位置的拖拽痕,宽25厘米,含死者dna和淤泥成分;二是42码橡胶底鞋印,前掌压力比后掌大20%,步长75厘米,推算身高170-175厘米,步態稳健;三是约束带残留的深蓝色尼龙纤维,与死者手腕的苍白印记宽度吻合,属於工业用捆绑绳,承重可达500公斤。”他突然指向模型角落,“最关键的是涵洞口的石板,边缘有新鲜的擦痕,內侧沾著与鞋印相同的橡胶颗粒——说明凶手刻意盖上石板掩盖痕跡,反侦察意识很强。”
张林翻开尸检报告,死亡时间推断的表格在投影仪上投下片阴影。“死者张宝山,死亡时间锁定在5月9日晚8点至10日凌晨2点,”他用红笔圈出直肠温度18c的数值,“16c低温水体使腐败进程延缓30%,结合胃內容物消化程度——米饭和青菜处於餐后3-4小时状態,综合校正后误差不超过6小时。”他顿了顿,指向左胸创口的解剖图,“致命伤是溺水导致的窒息,但头部4x5的挫裂创是生前伤,创腔內的泥沙与涵洞底部成分一致,说明落水前曾遭受钝器击打。”
小王的笔录本上贴满了便签,最上面那张写著“张霆锋,男,42岁,道路养护工,无作案时间”。“报案人確认5月10日清晨发现尸体时,涵洞口的石板是从外侧扣上的,”他的钢笔在“石板重量约30公斤”字样上敲了敲,“需要至少两人才能搬动,或一人藉助工具。他还提到5月8日见过穿深蓝色夹克的男子在涵洞附近徘徊,背著黑色双肩包,与张宝山的衣物特徵吻合,但当时以为是流浪汉。”
小周把张宝山的健身教练证投在幕布上,照片里的男人穿著黑色紧身衣,右耳后的黑痣在闪光灯下格外显眼。“43岁,阳光健身中心私教,擅长力量训练,”他的手指点著照片里的肌肉线条,“体能明显优於常人,能制服他的凶手很可能也有运动基础,或使用了偷袭手段。”他突然调出张宝山的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