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抉择(2 / 3)

赏之下猛攻猛打,平原县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当时袁谭在想,如果城破了,他即是不走,不做丧家之犬,也是不降,不会在袁尚面前露出臣服的姿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袁谭在平原县朝不保夕时的真实念头,如果城破了,他或是悬梁自尽,或是拔剑自刎,总之,不会辜负袁绍长子的身份,也不会玷污他自己的名头。

“再者。”郭图殷殷劝告道:“今日少公子所以请求讲和,非是出自真心实意,而是因为秦军攻克邺城,河北震动,少公子当下势单力孤、心下惶惶,只得同公子请求讲和。”

“若是公子一时心软应了下来,等到来日少公子声势复振,到时候公子又将被围困于平原县,就是不知道那时候,是否秦军还会如今日一般出兵救援公子,或许最终公子将得一个不太好的结局。”

袁谭皱起双眉细细斟酌,片刻后他点了点头道:“先生所言在理,谭一时心软,险些误了大事。”

“只是。”称赞了一句郭图的分析后,袁谭担忧道:“听闻邺城失陷后,袁尚军中有人深夜谋反,致使发生了营啸,接着袁尚脱走,麾下只有万余残兵,固非秦军的敌手。”

“到时候袁尚为秦军所败,我亦当早晚为秦军所败,皇图霸业皆成尘土也。”

“公子,图深夜来访,一是因为公子还未安枕入睡,二是心中有一桩大计划,需要和公子面谈,或可解开公子心中的困惑和担忧。”郭图捋着胡须,自信满满的向袁谭言道。

“哦。”袁谭身子稍稍往前凑了些,他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先生请言。”

“如公子所言,邺城为秦军所得,少公子又逢营啸,只得引万余残兵遁走。”郭图循着袁谭前面的话道:“而这,正是公子的大好机会,公子如今得平原、渤海郡县长官效命,这段时间来招募兵马,有数万之众,虽这些新募集的士卒,在战力方面有所欠缺,但用来对于少公子的万余残兵,料来讨平不难。”

“先生的意思是,让我发兵攻打袁尚?”袁谭面露惑色,秦军已经攻取了邺城,这个时候郭图竟是还让他同袁尚交兵,这有点让他心下大为不解,毕竟这有些匪夷所思了。

“正是。”郭图肯定的回答道。

“公子,如今少公子麾下不过残兵万余,而我军拥数万之众,可急切引兵北上,攻取河间,同时击败少公子,如此则公子就是故魏公当之无愧的继承人,河北郡县,必当唯公子马首是瞻。”

“到了那个时候,河北郡县成为公子的一言堂,没了袁尚在一旁相扰,公子可募集兵马,整顿戎装,以乾坤独断的气势去攻取邺城,就算未得成功攻取,但得河北郡县效命的公子,同秦军尚可有一战之力。”

郭图的话很是清晰明白,现在河北袁氏分两股势力,一股袁谭、一股袁尚,两方各自都对对方心存犹疑,就算面上摆出和睦的姿态,但实际上还是会提防对方,会导致使不出全力。

这样的情况下,就算袁谭和袁尚讲和并共谋邺城,十有八九是失败的结局,所以攘外必先安内,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剪除袁尚,使得河北得一人做主,而后再与秦军对敌,就算不胜,也可退守自保。

且现下袁尚自邺城失陷,又遭兵变,领残兵万余遁走于河间,正是实力最为薄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袁谭能够攒紧拳头,全力一击,或可一举克定袁尚,取得河北独一无二的权柄。

“先生之言,真如醍醐灌顶,令谭深醒。”袁谭出席,拱手向郭图致谢道。

袁谭如今一双眸子明亮无比,他对未来有了规划,即是先剪除袁尚,再图邺城,乃至于图谋攻取关中,夺取天下霸主的地位,成为父亲袁绍一样的诸侯盟主,为宇内共尊。

第二日。

“曹操来使?”袁谭眉毛一挑,他神色有些不解,他同曹操没有什么交情,且有所交恶——曹操趁着他和袁尚大战于平原的时候,遣曹仁督张辽、乐进谋取青州,袭取他的后方,断绝他的退路,所故他和曹操不仅限于交恶,而是双方不共戴天。

“让使者入堂,我倒也听听,曹操的使者有什么话要。”

在袁谭的点头下,曹操的使者踏入了屋内,拱手向袁谭致礼,接着使者递上了一封书信,声称是曹操亲笔所写,事关河北的安危,望袁谭在看完书信后深思一二。

这封曹操的亲笔书信,经袁谭侍从检查后,放到了袁谭身前的案几上,袁谭轻挪目光,扫阅起了书信的内容。

但见书信上曹操有言,以兄弟相争是败亡之道,尤其是邺城为秦军所窃取,希望袁谭能在河北局势如此危殆的情况下,放下同袁尚之间的嫌隙,兄弟和睦到一处,合兵攻打邺城,从秦军手中夺回邺城。

“呵呵。”袁谭在看完这封书信后,他连着冷笑了两声。

曹操,曹操有什么资格劝我放下嫌隙,袁谭心中大为不平,先前袁尚攻打平原,曹操不行文劝解,反倒发兵青州,而今碰到袁尚式微,曹操竟是行文劝解他和袁尚和睦。

前后不一,以至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