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少女情怀(1 / 2)

“呼!!”

盛长权搁下笔,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仿佛要将九天九夜积压在胸口的浊气尽数吐出。

“终于,是写完了!”

他端起一旁的粗陶杯盏,抿了口早已凉透,甚至是带着股铁锈般涩味的茶水。

号舍狭小简陋,唯一能提供的便是每日清晨由杂役用大木桶挨个分发的、勉强算是滚过的开水,此刻杯中残余的这点水,便是他今日份的最后一点。

不过,这连续的撰写文章,哪怕是以盛长权的体力,此时也是喉咙干得发紧,他强忍着不适,将最后一点水润了润唇舌。

活动了下因长时间握笔而酸胀发僵的手腕,尤其是右手腕那道曾被墨兰划伤的浅痕处传来微微的刺麻感,盛长权心中却一片澄明。

“到底是时日短暂,看来,这伤今后还是得多注意下。”

盛长权这时才发现,他的异能也并非是那般完美,在受伤后还是得需要有一段时间过渡才能彻底地养好。

不过,这些还是留待日后,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眼前的这些文章。

他先将打好草稿的文章仔细铺在桌案上,用沉甸甸的砚台稳稳压住,又脱下身上那件石青色锦缎棉比甲,小心翼翼地覆盖在稿纸上

——这是防止夜间可能的湿气或风雨侵入。

做完这些,他才艰难地弯下腰,在身后那张仅容一人侧卧的窄小“床板”上,费力地铺开带来的棉被,号舍逼仄,他只能蜷着身子仰躺其上,冰冷的木板透过薄被传来阵阵寒意。

“好了!”

“现在就得好好休息,等明日精神足了再誊抄上便是。”

盛长权在心中默念一遍明日安排,又将今日所作文章的关键论点在脑中过了一遍,确认无虞后,心神才渐渐沉静下来。

“咚——!咚——!”

远处传来巡场老吏沉闷而缓慢的铜锣声,伴随着嘶哑的的号子,在死寂的贡院里回荡。

盛长权闭上眼,强迫自己忽略周遭压抑的咳嗽声、翻身的木板吱呀声,以及某个角落隐约传来低低的、绝望的啜泣,他调整呼吸,慢慢沉入并不安稳的浅眠。

……

不仅是考场内紧张,盛府这几日的气氛,表面平静,内里却也如同绷紧的弓弦。

葳蕤轩,王若弗是明面上的焦躁。

她日日坐立不安,不是在佛堂里对着满天神佛磕头如捣蒜,将《金刚经》念得飞快,就是拉着刘妈妈一遍遍絮叨……

“你说,权哥儿那手伤会不会碍事?”

“号舍那么冷,他带的被子够不够厚?”

“那吃食……”

“……”

最终都转换为一句——“唉,九天啊!可怎么熬!”

对此,刘妈妈也只能好言宽慰。

而盛紘,这位平日里最讲究“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大老爷,此刻却展现出了极其矛盾的一面。

白日里,他在衙门或书房,依旧端着沉稳的架子,与人谈论时事,点评文章,仿佛对儿子的会试毫不在意。

可一到夜深人静,待王若弗睡下,他便悄悄起身,只带一个心腹长随,提着灯笼,脚步轻快地溜进盛家祠堂。

祠堂内烛火摇曳,香烟袅袅。

盛紘先是整了整衣冠,对着祖宗牌位恭敬作揖,口中念念有词:“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盛紘……”然后,他左右张望一下,确定无人,竟“噗通”一声跪在了蒲团上!

动作之快,与他平日端方的仪态判若两人。

“祖宗保佑!求祖宗显灵啊!”他压低了声音,语气却异常虔诚急切,“保佑长权此次高中!最好……最好是头甲!若能得个状元,光耀我盛家门楣,孙儿盛紘必定重修祠堂,再塑金身,年年供奉,绝不敢忘!”

他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都泛了红,又絮絮叨叨地念着盛长权的小三元功绩,仿佛这样就能增加祖宗保佑的筹码。

磕完头,他又慌忙爬起来,仔细拍打膝盖上的灰尘,恢复成那副道貌岸然的模样,才悄无声息地溜回卧房,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场景若被王若弗撞见,怕是要惊掉下巴。

不仅是盛府,户部尚书申守正的府邸,这几日也笼罩在科考的氛围中。

申守正的长子申礼也参加了会试,但申家上下,包括申礼自己,都心知肚明,他天资有限,能中举已是侥幸,此番下场更多是历练,对金榜题名并无奢望。

申守正更关注的,反而是盛家那位惊才绝艳的盛长权。

书房内,申守正捋着胡须,暗自琢磨道:“长权此子,心志坚韧,才学不凡,此次会试,若无意外,当无意外。”

他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欣赏,心中盘算愈发清晰:此等佳婿,若能配自家温婉知礼的珺儿,实乃天作之合。

毕竟,自家犬子和他倒是也颇有交情。

对于家中老父的心思,申珺自是有所察觉,而且,不仅是申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