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从甲胄表面依次亮起,似溪流般贯通,组成一副绚丽的花纹。
抬了抬手,只觉轻若无物。
在真元流转铠具全身之后,陆渊的力量和瞬时输出等方面都迎来的巨大的提升,就连神识层面也隐隐有种更加敏锐的感觉,而这还远远没有达到这幅铠甲的上限。
于是巨量的真元继续涌入铠甲,渐渐的超过了陆渊的恢复速度,就在这时,三枚金钥勾连嵌合而成的暗金扳指闪过淡淡的光华,而后数不尽的灵气在芒山大阵的转化下变得更易吸纳与转化。
源源不绝的真元自陆渊身体内产生,即使角犀铠耗用再多,也可顷刻间补满。
此时的陆渊,在芒山大阵的支持下,就像是一座永不停歇的真元永动机。
“真不错。”
陆渊点点头,接着又试了试大阵带来的其它增益。
他不曾同舰队上的战兵们进行过配合训练,即使跟着舰队前去,也难以发挥多大作用,甚至可能因为配合与衔接的不到位而产生坏结果。
就是去了,也难说能起上什么作用,因为在脱离舰队后,陆渊只是一名修者,而敌人却是一整支几乎是与己方相同配备的舰队。
而师姐的举动,也说明芒山也未必安全,所以戴上暗金扳指的陆渊留在芒山,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想了想,陆渊运起真元,朝山下奔去。
大阵枢纽几乎都在山顶,而金丹境界的器师们大部分也都在山顶,相对的,山下的巡逻队伍和高阶战力就少一些。
运步如飞,九百余斤的沉重铠甲在他身上轻若无物,除了他自身的体魄外,每时每刻消耗的巨量真元也是他能做到这一步的重要因素。
但大阵的增益,却迅速填补他的所有损耗输出。
陆渊的目标是山门,在大阵的庇护中,那里是唯一有可能打开通道的地方。
他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因而只能尽力去做些力所能及的。
李云峰仍然趴在树洞里,遥望着天上越来越近的舰队。
他接到的命令是探查流匪动向,并尽力保全自己以待太华舰队到来。
若是一个人冲上去同流匪拼命,除了无谓的送命之外不会有其它结果。
只是看着看着,他却突然发现流匪舰队的方向出现了偏差。
那不是去尘海宗的方向。
看去势,舰队的目的,应当是要挡在芒山与尘海宗之间的这条直线上。
层列分开的舰队阵型,也慢慢弯成半圆弧形,弧内朝向尘海宗,弧外朝向芒山。
五艘战舰的首尾,隐隐连成一道特大的弧形,战舰的两个侧面分别正对尘海宗和芒山。
战舰侧面宽长,比起舰首舰尾更为宽阔,有更多的空间来安装各类舰炮之类的大型法器。
因而除了主炮外,大多数极具杀伤力的法器都在战舰侧面。
这就意味着,若是一艘战舰在行进过程中,前方出现的是敌方战舰的侧面,那么就将陷入天然的劣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历史上大炮巨舰时代的t型舰队阵列。
流匪排成这般的阵列,目的已然明确,那就是以逸待劳,以侧面对太华舰队的舰首,达到形成火力优势的目的。
至此,流匪的意图也昭然若揭,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尘海宗,而是太华的舰队。
半圆的阵列,既能同时应对尘海宗和太华舰队,又能快速调整方向,即便太华想要绕开,也不如流匪队型调整得快。
流匪的舰队已然现身,而作为流匪首脑的陈当却仍旧毫无踪影,不知是在其中一艘战舰上,还是在其它地方。
隐匿在丛林中的李云峰,说不上久经战阵,可也知道些舰队对拼的道理。
心知这样下去,太华的舰队将会在开始便居于劣势,李云峰心下焦急,但他的风莺已经早早去了芒山,此时尚未回来。他没有手段在躲过上方舰队侦查,将消息送回去。
与他一同前来的十九名游骑,各自负责一部分区域,彼此之间相隔极为遥远。
游骑之间固然有互相联系的手段,但要么需要的时间长久,难以在大部队到来之前送出消息,要么同袍间隔了这么远的距离,催动联系法器的真元波动极大,定然会被相距不算太远的流匪舰队发觉。
战舰上可不止是攻伐类的法器,侦测类的法器同样不少。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再等下去,恐有难以接受的局面产生。
李云峰终于将牙一咬,摸出一枚木哨,搭在唇间。
滚滚真元注入木哨之中,而后一阵难以用耳朵听到的特殊波动,以他为中心,席卷向四面八方。
其它游骑会接受到消息,但代价就是李云峰会孤身一人,暴露在流匪的整支舰队探查之中。
吹响木哨之后,李云峰便猛的从原本藏匿的地方弹起,拼上自身的最大限度,急速朝尘海宗的方向电射而去。
于此同时,数道五行术法凝聚的光束将他原本趴的古木炸成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