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三把火炙烤的人(2 / 3)

天下长宁 知白 5917 字 2个月前

尉迟万年问他:“那你倒是说说,我为何难过?”

小书童说:“来找道堂的那些人,个个都和道堂那么亲近,道堂见到他们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也不是装出来的。”

“我跟随道堂多年,道堂的笑什么时候是假的什么时候是真的,我还是能看的出来。”

“道堂难过,是因为若道堂不顾及老兄弟,那总觉得亏欠,然若顾及......道堂已经是道堂了啊。”

尉迟万年沉默了。

他也没想到,自己当初收留的这个孤儿会看的这么深邃。

“按照惯例,我这般年纪,就算是正常情况,做一任道丞之后也到了该退下去的时候,长安城里的闲散衙门,总是会有我一个位置。”

“可我还不到五十岁。”

他看了看那份奏折。

写了这份奏折,可能会让朝廷里一些人认为他确实无辜。

但也会让一些人看出端倪,事情才出,身为道丞的尉迟万年不急着平叛反而急着往长安送一份参叶无坷的奏折。

就算这奏折该上,叶无坷该参,也是在平定叛乱之后。

陛下何等英明,只要看到这奏折就明白七县叛乱必和他有关。

“夏至,那你说。”

尉迟万年问:“若叶无坷是我,这份奏折他上还是不上?”

小书童夏至回答:“我不知道,我又不了解叶无坷。”

尉迟万年回答:“他不会。”

夏至好奇:“为何?”

尉迟万年道:“我听闻,叶无坷才到冰州就将冰州府一众官员拿下,依着以往的传闻,以叶无坷的性子,这些人都是要严办的。”

“可他不处置,至少将这些官员全都收押入牢,也不定罪,甚至没有向长安递报案情......”

“有人说,叶无坷是想等着一网打尽,待证据确凿之后把这些官员满门抄斩。”

“可我却明白,他终究不是那个狠心的人,他嘴上说着要在新法颁布之前大开杀戒,可押着人不办明明就是在等着新法。”

“所以若他是我,今日这份奏折是写都不会写的。”

他起身,站在窗口:“我年轻时候追随大将军领兵,被大将军气度折服,只想如大将军一样,要做磊落坦荡之人。”

“可我却有自知之明,我一生都不及大将军心胸之万一,如今再看,我连后起之秀的气度都不如。”

夏至没有搭话。

因为在他心中没有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对错之分。

他是孤儿,是被道堂收养的人,他心中的对错就是道堂对别人错。

道堂错,也是道堂对。

道堂说他不如别人,他不认可。

可他知道道堂为难。

道堂现在被两把火加起来烤......不,是三把火。

道堂的一些朋友这几年时常来见面,关起门来商量什么。

道堂从不说,他不问,可他隐隐约约能猜到是在商量什么。

道堂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是因为道堂心中有一道坎。

这世上做官的人,若有什么与朝廷相悖的心思,过不去的那道坎,九成九是陛下。

可道堂不一样,道堂心中过不去的那道坎是大将军唐匹敌。

在很多年前唐匹敌就请辞了大将军王的封号,可在他的所有旧部心中他就是大将军王。

永远都是。

当年,唐大将军带着大军横扫江南的时候,不是没人向大将军进言。

江南之地富庶,远比北方要富庶,若得江南而自立,就算陛下是千年不遇之明君,又怎能以北方疲敝苦难之地,对抗江南富庶之乡?

况且,以大将军唐匹敌之才学能力,就算是与陛下公平一战也未必就是必败之局。

当时这番话,其实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跟着大将军唐匹敌的人,在陛

但跟着唐匹敌的人,若唐匹敌称帝,那他们的功劳可就不一样了。

当时大将军唐匹敌的没有将进言之人处死,毕竟那也是追随他许久的忠诚部下。

他将此人免去所有官职,自军中驱离,永不录用,且将此事写信向陛下详细告知。

自此之后,没有人再向唐匹敌提过这样的建议。

可是许多人心中都有些不甘。

随着大宁立国,陛下神武,这种不甘也就随着时间淡淡的消失。

一直到唐大将军严令,他旧部将军不可领兵。

会想到这些,尉迟万年就摇了摇头。

三把火,真是烤的他难受。

一把火是大将军唐匹敌的旧恩,只要他心中一有摇摆这把火就开始炙烤他的灵魂。

一把火是他当年的老兄弟,只要看到他看到那几个人的眼睛,他就不忍拒绝。

一把火是这几年在他默许纵容之下的官商勾结,厢兵其实已经不完全归他指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