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沉甸甸弯下腰时,穗尖会亮起微光,连成片的稻田在夜间宛如星海。货郎的星蚕吞食星麦后,吐出的丝线能在空中凝成悬浮的星图。老妇人的磨盘碾出的星砂,竟能自动填补村中阵法的缺口。
最惊人的是王氏,她月牙胎记处生出的星辉触须,如今已能编织成网。某夜她织网捕鱼,竟捞上来条通体银白的星鲤。鲤鱼在网中跳跃,鳞片落下时化作星文符号,拼成"天机不可尽泄"六个大字。
冬至那日,村口古井突然沸腾。张九思赶到时,见井水呈螺旋状上升,井壁符咒全部亮起,在虚空组成巨大的星门轮廓。货郎的扁担自行飞起,担头星蚕吐出金丝,在星门上刻出"周天"二字。
"时机未到。"张九思以天书残页压住星门,纸页上的星图立刻活过来,将星门封印成普通井口模样。他转身时,见所有村民都站在身后,他们腕间星纹连成一片,在地面投下完整的二十八宿虚影。
开春后,村里来了个游方郎中。他背着个朱漆药箱,箱角悬着串青铜铃铛。铃铛声与普通医者不同,每声都带着灵力波动。张九思远远听着,便知铃铛内封着七只星蛊,对应北斗七星方位。
郎中在村中住了半月,日日采星络蔓配药。他制药手法奇特,不用药杵,而是以灵力将草药碾成星尘。王氏好奇观摩,竟从中学会了以星辉催发药性的法门。某夜她试着将星麦粉掺进药汤,熬出的药汁竟在碗底凝成福禄寿三星像。
谷雨那天,私塾先生在学堂发现本无字天书。书页间夹着片星蕨,叶脉组成"紫微东移"四字。他正要细看,窗外突然掠过道青光,书页无风自动,停在记载"帝星临凡"的篇章,空白处渐渐浮现出阿穗的眉眼。
张九思得知后,连夜在晒场布下星罗棋盘。他以星蚕丝为线,星蕴麦秆为子,摆出失传的"周天星斗阵"。棋盘成形的刹那,整个村庄的灵气突然暴动,地脉深处传来龙吟之声,震得屋檐星麦穗簌簌作响。
货郎的扁担突然腾空,担头星蚕化作银龙缠住棋盘。老妇人将整盘星砂倒入阵眼,砂砾在虚空凝成"紫微"二字。私塾先生以剑气刻下清心咒,王氏端来星麦粥镇压灵气,李家幺儿踏着星罗步在阵中穿梭,每步都踩在灵气漩涡中心。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棋盘上突然浮现出阿穗的身影。她身着星辉织就的宫装,发间星麦花变成十二瓣玉冠。最令人震撼的是她怀中抱着的婴孩,襁褓上绣着北斗七星,每颗星位都嵌着星髓碎片。
"这是星渊送来的礼物。"阿穗的声音直接响在众人识海,带着奇异的共鸣,"紫微垣将有巨变,需借地脉温养帝星。"她指尖轻点,婴孩眉心飞出滴心头血,血珠落地即长出株星髓晶簇,晶尖直指村东头那口古井。
张九思望着晶簇在晨光中流转的七彩光芒,突然明白阿穗留下的星种已开始发芽。他抚过天书残页,发现记载"帝星"的章节正在自我补全,墨迹未干处写着:"地脉为床,星髓作褥,待得龙抬头时……"
夏至来临前,村里多了项新习俗。每日黄昏,村民们会聚在晒场,以星蚕丝编织灵气网。王氏负责织经线,货郎穿梭其间编纬线,老妇人用星砂固定节点,私塾先生以剑气刻录阵法,孩童们则踏着星罗步在网中穿梭,将日间吸纳的灵气均匀分布。
张九思常坐在老槐树下看他们忙碌。星蚕丝网在晚风中轻轻荡漾,每根丝线都泛着微光,连成片的网幕宛如倒悬的星海。他忽然想起十万年前在星宫,也曾见仙子们以云霞为线,织就遮天蔽日的星罗帐。
立秋那日,游方郎中再次出现。他药箱上的青铜铃铛少了三只,却多了道星宫印记。郎中在村中住了七日,日日以星蛊为引,替村民梳理经脉。临行前,他送给王氏只玉瓶,瓶中盛着半瓶星光,说是用北斗星君的眼泪炼制的续命丹。
深秋时节,地缝中的量天尺残片突然发出嗡鸣。张九思以星蚕丝为引深入探查,发现残片周围又生出六道星髓,正好补全北斗之数。当他试着以天书触碰残片时,书中突然飞出半卷金箔,上面记载的竟是星宫失传的《量天诀》。
冬至夜,村民们齐聚晒场。星蚕丝网已织成巨大穹顶,将整个村庄笼罩其下。张九思站在网心,以天书为引,启动了周天星斗阵。阵法启动的刹那,地脉深处的龙吟与天上的星辉产生共鸣,村民们腕间星纹同时亮起,在夜空中投下完整的二十八宿虚影。
子夜时分,古井突然喷出七彩灵泉。李家幺儿伸手接了捧,泉水在掌心凝成微型星图。张九思定睛望去,见星图中央悬浮着个光点,正是阿穗留下的星种。光点突然裂开,从中飞出只星蚕,腹足上刻着"周天圆满"四字。
货郎的扁担发出欢快鸣响,星蚕们顺着丝网爬向星蚕。老妇人将星砂撒向灵泉,砂砾在虚空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