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9章 骑手的反应(1 / 2)

重生之世界首富 北村行 3360 字 17小时前

监管的重锤落下,不仅砸懵了平台高管,更在庞大的骑手群体中引发了剧烈的地震。

与坐在办公室里分析财报的管理层不同,骑手们的忧虑是直接而赤裸的——它关乎下一单的报酬,明天的饭钱,下个月的房租,以及远方一家老小的生计。

前段时间,平台间疯狂的补贴大战,虽然被监管斥为“恶性竞争”,但对于无数骑手而言,那却是订单量飙升、收入水涨船高的“黄金时代”。

许多人正是被那看似丰厚的回报吸引,贷款买了电动车,兴致勃勃地投身于这片蓝黄色洪流之中。

他们穿梭在城市的毛细血管里,用速度和体力换取一份养家糊口的收入,也承载着让这座城市高效运转的微小使命。

然而,公告一出,美梦骤然蒙上阴影。各地的骑手群聊、贴吧、短视频平台相关评论区,瞬间被焦虑和迷茫所淹没。

一个名为“城西骑士联盟”的500人大群,在公告发布后的夜晚,信息提示音如同疾风骤雨般响个不停。

骑手“风驰电掣”率先扔出一个新闻链接,后面跟着一连串震惊的表情:“我靠!兄弟们看到了吗?平台被罚了一个亿!还要禁止补贴?!”

这条消息像点燃了引线,群里立刻炸开了锅。

“一个亿?!这得我们跑多少单才能赚回来?”——“奔跑的小李”

“完了完了,这下彻底完了!平台肯定要从我们身上抠回来!”——“闪电侠”

“禁止补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以后用户点外卖贵了,单子就少了?”——“糊涂大叔”

最核心的恐惧,迅速聚焦在两个问题上:单价和单量。

“单价会不会降?”这个问题被反复提及。骑手“老马识途”,一个跑了五年的老骑手,忧心忡忡地分析:“想想都知道,平台吃了这么大亏,能不找补?最直接的就是克扣我们!派单费、里程补贴、重量补贴,随便哪项动一动,我们一单就少赚块儿八毛。

一天跑三十单,就是二三十块,一个月下来就是六七百!这谁受得了?”

“单量呢?”“新手阿强”更担心这个,“用户要是因为涨价不点外卖了,或者点得少了,我们抢不到单,不是更惨?以前高峰期单子都刷不过来,以后会不会守着手机半天没反应?”

恐慌情绪在蔓延。“养家糊口”发了个抱头痛哭的表情:“我刚换了新电池,花了两千多!本来指望这个月多跑点赚回来,这下来这么一出,别说赚电池钱了,生活费都成问题!”

有人开始考虑退路。“迷茫的骑手”问:“真要是干不下去了,我们能去干嘛?送快递?开网约车?那些行业也饱和了吧?”这话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对于许多学历不高、依靠体力劳动的骑手而言,转换赛道的成本极高,前景同样渺茫。

在某个热门短视频平台上,一条报道此事的新闻下方,骑手们的评论同样充满了无奈。

一条高赞评论写道:“用户骂平台黑心,平台骂监管无情,监管说为了长远好。最后,罚款的钱从哪儿来?涨用户的配送费?降我们骑手的单价?还是提高商家的佣金?

反正总有人要买单,而买单的,往往是我们这些最底层、声音最小的人。”这条评论获得了数千个点赞,道出了许多骑手的心声。

另一个骑手用自嘲的口吻拍了个短视频,画面是他和几个同行蹲在马路牙子上等单,配文是:“以前是‘骑手’,以后怕是要成‘歇手’咯。”苦涩的幽默背后,是深深的无力感。

还有骑手在评论区算起了细账:“我一单跑三公里,爬六楼,到手五块八。平台一罚就是一个亿,这得是我们多少兄弟风里来雨里去、闯红灯(当然不鼓励)、被投诉扣钱才能凑出来的天文数字?”这种对比,加剧了他们的不公平感。

然而,并非所有骑手都只是在抱怨。在一些相对小范围的、熟识的骑手群里,也有更复杂的讨论。

有骑手私下说:“其实之前那种补贴,我也觉得不正常。为了抢时间,路上风险大增,平台还不断压缩送餐时间。单子多是多了,但人也累得快散架了,而且单价其实没怎么涨,就是靠量堆。

现在这样,如果能逼着平台改善一下我们的待遇,别总压榨我们,也许也不是坏事?”但这种声音很快被更直接的生存焦虑所淹没。

更多骑手则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他们清楚平台的某些行为有问题,但也切实依赖平台生存。他们不希望行业乱象丛生,但也恐惧任何变动会影响自己脆弱的收入平衡。对于监管的处罚,他们不知道该支持还是反对——支持,怕饭碗不保;反对,又似乎认同监管所说的长远健康。这种撕裂感,让他们在喧嚣的舆论场中,往往选择沉默,或者只能发出最直接、最朴素的生存呐喊。

他们的心情,正如一位id叫“负重前行”的骑手在群里发出的那段话:

“说那么多有啥用?我们就是螺丝钉,平台这台大机器怎么转,我们就得跟着怎么动。现在机器出故障了,要检修,最怕的就是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