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只有笔墨,没有好纸张,就脱下身上的新衣服,请李白题字在衣裳后背上,回家之后四四方方的裁下来,拆开中缝的缝线,两块布修剪好了,用宣纸在后面托好,一装裱,除了有一道浅浅的中缝之外看起来很完美。
“本来有两幅,杜甫给我写了匾额,换走了一幅。”书店老板得意叉腰,他有很多块匾,全是书法家真迹
太宗这才来了兴趣“有王羲之的真迹吗”提到王羲之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没有,隔壁有王献之和他们兄弟的。”
李世民叹气,王献之的字太妩媚了,怎么说呢,唐朝的皇后们写字都没有他那样妩媚也没他那么好。最后买了一副钟繇、一副卫夫人的真迹,钱不重要。推着借来的六十多斤诗集回去“李隆基,把岑参的诗抄三遍,杜甫的诗抄一遍。”别时间长了变成不识字不会写字的文盲。
李隆基长舒了一口气,感激不尽的站起来“喏喏我一定仔细写好。”终于能看见字了看来给刘邦送礼果然有用,汉高祖在汉朝之中虽然不像唐太宗这样人人敬畏,但他是真有本事。就是嘛,则天皇后真灭了唐朝,而我只是差点,凭什么她能安然无恙的持子媳礼,儿女成群听从差遣,拿杨玉环织的布卖掉,还享受生活。近年来太穆皇后回家就忙着揍我,都没力气找她的麻烦太不公平
刘邦我还没说什么呢。
唐玄宗岂能坐以待毙,这两年想起来可以迂回作战,既然爹和儿子在旁边装鹌鹑,孙子劝过也无效,就偷偷的给汉高祖用酒肴和陪葬品行贿,请他以非亲非故局外人的身份,来劝一劝唐太宗。就要两样东西,一个是自由,另一个是尊严。
刘邦不是很用心的劝,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今日看唐太宗忽然转变政策,不由得一拍大腿,暗叫不好。这小子现在没什么顾忌,将来要是到我这里撒泼可怎么办立刻找过去。
李唐的皇帝们正在开会探讨,李隆基油盐不进,到如今还觉得是群臣负他,怎么办将近二十年了。
刘邦笑嘻嘻的敲门进屋,在门口就听见他们谈论的内容了“小兄弟们我倒有个妙计。”
他这个称呼,别人无法反驳。
李渊只好说“刘兄请坐。”
“汉高祖请讲。”
“镇子里一直都说要修个水渠,流经各家门口,可是至今没有人肯干。”
李亨说“汉高祖,我每次挖土,很快就会恢复。水渠还没挖到三国,西汉的部分就恢复了。秦朝的大水池用的是法术吧”毕竟他们那儿每隔几年就有小仙女飞来飞去。
刘邦道“你不懂,用砖石贴面可以。砖块烧起来不难,媚娘会。”好啦,我给他弄到了一半的自由。至于王菱怎么当监工,那我就不管了。
李隆基呢,学什么都快,很快就掌握了烧砖的技巧。
李世民看了看日历“到日子里,我走了。”
王羲之好找一开始好找,诸葛亮难遇。
早已结识了刘备,但最后是李靖替他约到了诸葛亮。
唐玄宗上元元年建立的武庙,筹备了武庙十哲位列两边。左列武安君白起、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勣。
那年唐玄宗的风评还不错,被供奉正中的姜子牙兴冲冲的筹措聚会,来了六个人,在那之后就认识了。
李卫公问对中,李世民和李靖一起赞美诸葛亮。
李靖李勣都在帝镇外不远处等着他,近年来地府的威势渐高,君臣聚会也不在被提防。二人拉他上船“主公一向可好”
“主公又胖了。”
李世民拍拍肚子“唔,有点发福。”
又路遇了李道宗、柴绍等人。
诸葛亮早已等候在酒楼中,这是第一拨,这次回来述职已经排了七天的聚会。捏着羽扇起身拱手“唐太宗错爱,孔明幸甚。”主公、云长都转达过邀约。
李世民有点小激动“武侯与烈帝千古佳话,惜乎,我的臣子虽然各具才干,都不如武侯将略。”
李靖和李勣支持这种说法,一头“正是正是。”倘若凌烟阁上的人凑全,都得点头。
诸葛亮又谦逊了一会,谈一谈兵法,谈一谈人间的局势诸葛亮现在正在人间当都尉,恰好是河朔三镇之一。
聊来聊去,说到了三国志的部分情节的真伪。
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说“亮将略非长”他不善于打仗
李世民带着魏征和房玄龄等人给前朝修史时,把陈寿写的非常混蛋。说陈寿写书时收钱了,收钱黑诸葛武侯,是个水军。说陈寿他爹是马谡部众,马谡被杀,他受刑。说诸葛瞻和陈寿本人有仇。所以这史书一点都不公允,说我偶像不懂将略,就是黑他。把陈寿写的和许敬宗差不多。
很可惜,在史学界中,三国志的地位还是略高于晋书,毕竟前者是晋朝修的,而后者距离将近三百年。
诸葛亮笑道“若要品评三国志的真伪,焉能听我一家之言。”
“我相信武侯不会文过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