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拓跋宏元宏,这个姓倒是挺好的,元亨利贞那个。能在恰当的时候,做了该做的事,是聪明人。当初我也想过要改革,可惜天下未定,不能动摇。”
意思其实是,改革会牵扯到权贵官员的利益,他们就不会忠心和热诚的为王南征北战,也不放心让他们带兵出征。现在不同,打下来一片国土,得好好治理,治理好了再去吞并刘宋,哦不是,现在是萧道成的,齐国。
要做成一件大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急不得,一代天子攻城略地,一代天子休养生息,再一代天子继续扩张,这才合理,只是皇帝必须得冷静的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来延续国家。这其中最怕的当然是某一代天子头脑发昏,该休养生息的时候继续征战,那就完了。
元宏的后宫从虽然充盈着不少名门淑媛,但他最喜欢的四个却是冯太后的四个侄女,皇后是,左右昭仪也是。
冯太后的哥哥冯熙这外戚当的,稳如磐石。
没过多久,冯太后病逝之后,得到了相当好的待遇,亲自指派了一位爱说话的都尉去接她。她可给阎君减轻了不少工作量,各地城隍都对她的改革颇多赞誉。
冯太后一想到要见到丈夫,欢喜之余隐隐有些不安,虽说祭文中绝不会提到太后享用了美姿仪的大臣,只会说起国策。提到了自己提拔宦官一年之内到王公,也说了没有宦官专权,事无巨细都禀报给自己知晓。若是问起治国和抚育子孙,绝没有辜负丈夫,只是不到三十岁守寡,如今四十九岁,出入宫禁的都是当世英才希望拓跋弘别说什么。
都尉就叨叨叨的讲了一下“都住在镇子里,不让百姓看到帝后的容颜,没执政的皇后太后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去但是你执政了,按照皇帝的标准来看,得等一段时间。”
冯太后瞬间就明白了,冥府的君王为了百姓稳定归心,要把人间的帝王软禁一段时间,错开时间,让本朝的官员士卒见不到本朝的天子,以免生事。拓跋弘的生母或许不在这镇子里,这倒好,免得她抢占先机。
都尉又说“鬼魂的面貌会停留在生前最快乐的时刻。”你最快乐的时候是四十多岁啊。
冯太后和所有的聪明人一样,死后一直在用心观察,仔细探听,听见这句话觉得他在暗示什么。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从袖子里掏出小铜镜看了看,哎
我那是为何如此高兴是为了元宏和我齐心协力是为了政令畅通无阻这些事都让人开心啊
拓跋家的皇帝们主要是放牧,他们也种地,种麦子和葱,羊羔吃了麦苗会长得很好,他们吃的则主要是祭品,同来调剂的则是种在房前屋后的蓝莓和其他浆果。看谁家的地荒着,就知道谁家的国祚还在延续,原先刘宋一群人只有刘裕习惯性的耕种,现在都开始种地了。买来昂贵的小羊羔,这小羊羔养了很多年,终于开始产奶别问为什么,就是有。
拓跋濬百无聊赖的捧着新书文心雕龙在看,这本是李氏拿给拓跋弘的书,一摞八本,互相交换着看。
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美妇人被人送进镇子中,美妇人的衣着朴素,衣服上不仅没有纹绣,也没有华丽的镶边,满头青丝略有几丝白发,用牛角簪和骨簪挽做乌云寰。骨簪是服丧之用,始终没褪。
仍是纤腰一束,和生前没有什么变化,气势也是一样。冯有身上没有锐利刺人气势,也没有当权者张扬桀骜的气焰,就连面貌也称得上柔和,只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让人不由自主的肃然起敬,可能是朴素和公正。
冯太后也有一点儿目中无人,她的目光略过这有了简陋小径的镇子,也在草屋和泥屋以及帐篷上飘过,有些人的相貌和气质令她惊异,但她的目光很快就被如生前一样年轻英俊,还格外有些野性打着赤膊的丈夫所吸引,快步走了过去。
拓跋濬把书扔到旁边,拓跋弘扑过去捡起来,沉吟着向后躲避。
他酸溜溜的问“美人,我死之后,你还挺高兴啊。”
作者有话要说 1本来想写三合泥但三合泥在宋明时期才出现,我之前好像写穿越了
2苻坚被苻坚不可描述这段剧情也不能细写不是,你们可以自己脑补
3冯太后性严明,对阉官虽假以恩信,待以亲宠,决不放纵自流。左右之人虽有纤介之愆,便遭棰楚杖责,多者至百余,少亦数十。不过太后生性宽豁仁裕,不计前嫌,事后仍待之如初,有的还因此更加富贵。正因如此,人人怀于利欲,至死而不思退。作者翻译犯错就打,打完就算完事。有功就伤,不计过去犯过什么错。
关于冯太后的男宠这件事吧,我觉得可能有,但不至于太多吧。即便是有,她的眼光也够好的,管理的也非常好,没有哪一个男宠凭借裙带关系飞扬跋扈。也不至于因为是太后,就觉得宠臣一定怎样怎样,王叡真的有点老,之前还看到一个宋国使臣说每次出使北魏就和太后睡觉这个就有点抹黑的嫌疑了。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寻寻寻、朕与耀君解战袍、白胤初泽 1个;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