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我有图南志(3 / 4)

仗剑江湖 骑驴上仙山 7242 字 8个月前

在想想,心有余悸的同时又是酣畅。”

年轻人面色不改,平淡说道“老师还是看好徐师兄。”

老人知道这位弟子的心性,知道他认定的东西,九死不改,却还是摇头说道“平心而论,这跟看好不看好没关系,手心是肉,手背就不是肉了只能说小徐跟对我的胃口而已,小谢跟了老夫二十多年,不论势,不守旧,也不画地为牢,格局上也是自成大家气派,至于言行,进山之时就是大夫风范,尤其这小子做事,算是一根筋,要做的事,千方百计都要去做,只看结果,不论过程,就比如要救人之前要杀人,你邱师伯在这里,肯定要伸着脖子嚷嚷,你也是,至少觉得一码归一码,杀人就是罪,但小谢眼都不会眨一下,而且很是心安理得,只要结果是好的,恶也不算恶,但这话在儒家那边肯定是上不了台面的。

而小徐呢,更有意思,当年我见他的时候,他在烧书,我问他为什么,小徐说国之将亡,此焉能存乎,到后来他选择军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书儒焉能救国,救国必将,跟你强国必法一个说辞。”

话没说完,手上把玩着各色东西的小孩张口说道“沙场之上,有兵对无兵,有兵胜,可见兵为正道,兵对兵,将对将,空手对刀剑,刀剑胜,可见刀剑为正道,”

下一句话还没出口,老人一巴掌拍到小孩头上,小孩捂着脑袋哎哟一声,将口中话咽了下去。

老人瞪了一眼小孩,轻轻说道“道理有没有暂且不说,打断人说话肯定不对,这一点你还得再学十年。”

小孩抿着唇,其实之前老人瞧着声势大,其实手劲不大,只是老人知道,依照小孩这样的心性,不做点发狠的样子,有些东西他就不会往心里去。

小孩嗫嚅说道“你不一样打断我了。”

老人勃然大怒,不过大怒之后,又是笑脸说道“我是你老师。世上只有尊师这么一个道理,从来就没有敬徒这个说法,这是一门学问,懂了吗。”

小孩朝着老人吐了吐舌头,哼了一声,又是自顾把玩。

年轻人对此习以为常。

老人这才继续说道“其实不止是我,天下人都这样,因为规矩多了,就想看看规矩之外的风光风景,就说你们年轻人喜欢说的儿女情长,同样是白头偕老,明媒正娶的能轰动一时,私奔千里的却是轰动一世,而你徐师兄恰恰就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当然我说的是有些事,而不是所有,后人觉得你徐师兄的成就很高,是因为你徐师兄将偏安一隅的西夏带到现在的五洲之地,难道你谢师兄十多年经营北齐,然后三年下两国,功劳就差了除却西夏底子薄的原因,也就是方式方法不一样,世人喜欢看大开大阖的剑走偏锋,你谢师兄走的是前人演练多遍的路,凶险小了很多,刺激也就少了很多,在世人眼里也就寻常了许多。”

年轻人轻声说道“可徐师兄当年真的是厉害啊。”

老人嗯了一声。

年轻人望着无边无际的绿色和碎阳,像是随口,又像是有意说道“老师当年既然出了山,为什么不救下徐师兄”

老人叹息一声,透过枝叶缝隙看了看天上,眯着眼,最后看着年轻人说道“人活一世,草活一秋,都是有自己的轨迹的,而且小徐是为了自己心里追寻的道而死,重若青山,既然他选择壮烈,老夫为何要让他终于平淡。这一点,你以后会懂的。”

年轻人恭恭敬敬稽首。

其实只有老人知道,徐暄临死的时候他就在一旁,而且陪着喝了一壶酒,这位近百年来跟着他时间最短,却又最为得意的弟子只是递给他一把剑,然后说了句求老师成全。

世间人都揣测说他的弟子相杀是因为他的缘故,其实不然,他也不想去解释,就像两条平行的小径,总有一天会相交相遇,最后剩下哪一条,他怎么能掌握,狭路相逢,自难幸免而已。

他只是喜欢收集一些璞玉,然后打磨成器,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发挥,至于光彩,各凭本事。

就像如今背后这位,说要给世人立法,给君主定规,志气远大,他也没有笑他口气猖狂,只是听这位姓许的年轻人说完,反而一本正经的跟他说这条路很难走,无论是前一条,还是后一条,都可能是死路。

除此之外,老人就不再多说。至于这条路对不对,行不行得通,老人没去想过,他从来不会跟一个人说悬崖不能跳,他只是会提醒这些人,面前是一条悬崖,很危险,但他能肯定的就是悬崖下面绝对是有路的,先人没敢去走,他的这些弟子走出来了,自然就会成为别人口里的先贤人物。

老人一边走着一边想,这应该是他出山最为勤快的几十年了,以前百年才出门一次,这一次似乎五十年来的第三次了,上上次是带了徐暄回去,上一次是给这个徒弟收尸,这一次是把这把春秋剑给还回去,他不认春秋任何一个君主为王,却自认还是中原人,数千年前,眼瞧着大秦北上,死了三十多万人,可是让辽金不敢南下牧马,甚至说南望都不敢抬头。

可这一次中原北上,其实他早有预料,而且结局也猜得八九不离十,几千年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