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公道(2 / 4)

仗剑江湖 骑驴上仙山 7562 字 9个月前

来撑蒿来金陵已经有了数日,他也能觉察到那座金殿内还有两三位气息浑厚的老前辈,他也不慌不乱。

待到老人撑蒿过来,他这才回转视线,望了过去,一蒿一长竹,一布衣一草履,然后腰间挂了个酒葫芦,面色红润如何看都不像是个古稀之年的老者。

老人撑船的动作很慢,蒿行的也慢,等徐江南望过去的时候,老人已经停了手,蒿自然也就停了下来,卢安抬了抬头,看了一眼站在窗户边上的年轻人,眉目不算多才俊,但胜在明晰和气度,他虽然是方家的老人,但没和徐暄打过交道,只听过徐暄马踏中门一说,但怨念并无太多,如今见了徐江南的气态,不说折服,也是暗自点了点头。

不过依旧还是得刀剑相见,又是暗叹了一口气,他就此过来行路极慢,就是想着看这小子会不会知难而退,而今结果,显而易见。

顿了顿后,还是卢安先开口,“卢某早闻徐家有子,已然龙凤之态,而今一见,却是登过了龙门,初临九品,卢某本无所谓,可比年岁,让卢某汗颜之极,可既有龙凤之姿,何不退去护百姓之聊生,江湖之安定。”卢安本来想说朝廷,可后来一想,这小子的爹爹可是死在朝廷里,到现在遗骨未安,只有一个草间堂,一座石像,提了朝廷,那不是连余地都没了

徐江南凝了凝眉,随后又舒展开了,笑着说道“天下百年千年,纵观周秦之数,无不是以法强国,以儒治国,传道于人,可儒道之上偏谈一个孝字,小子不才,愿请教前辈一事,这孝字该如何写”

卢安叹了口气,手腕拧了拧竹竿,再是说道“前人之事已成定局,何苦不休”只是这句话气势上已经弱了很多。

徐江南见老者面色语气,知道也是属于那种江湖老好人,若是真的有仇,就光西夏朝廷板上钉钉的那一纸讨命诰书,他就反驳不出太多话语,而且徐暄死在燕城,又是自缢身亡,断然可以说是畏罪自杀,绝不可能让徐江南如此咄咄逼人。

徐江南平静说道“我爹之事日后自有公论,而今我来金陵不是为了我徐家满门,而是为了另外一个人。”

卢安皱了皱眉头,“何人”

徐江南白牙一笑,朗声笑道“李闲秋,小子自幼被李先生收养于雁北,二十年的养育之恩大过凉山贺兰,可前些日子小子在雁北以北的戈壁上,却闻听有人拿先生的头颅招摇而下,如何心平,此来金陵,不为其他,就为公道二字。”

卢安顺口接道“什么公道”

徐江南桀然一笑,先发制人,“杀人者,自古偿命也。”

一道身影从窗口破木而出,双手托着一剑匣,势大力沉的朝着卢安身下竹篙砸过去。

卢安在徐江南言语出口的一瞬间,面色一变,一句放肆便脱口而出。而今见人一言不合就提剑而来,收了收心神,手上竹篙一动,翩然退却百余步,与来之前的缓慢速度成了鲜明对比。

而徐江南见人退却但不收手,可能是憋气憋久了,这一剑匣依旧准确无误的砸在秦淮河上,原本平静的水面突然滔天大浪,水花四起。

徐江南一挥手,剑匣横掠拍在水滴之上,大珠落盘化成小珠朝着卢安飞掠过去,而他的身影却是紧随其后,“放肆小子更放肆的时候前辈怕是没见着过。”

二人的对话虽轻,可整个金陵城里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自然也就在城墙上观战的几位。

陈烟雨死死的咬着唇,一点点朱红血色溢了出来。

江莫抱着剑,又是心疼,又是叹息。

倒是陈铮面不改色,习惯性的想去扭一下左手无名指上的扳指,等触及之后才想起来,原来这扳指送了人,而送给的那个人,如今却是要杀自己。

而身边的那位青衫谋士,犹如天上云,海中水,不动如山。不过稍许,这位谋士愣了一下,因为他听到身边人悄悄说了一句,“什么是公道”

徐江南在紫金楼上其实在发呆,他在看斜对面的白云楼,传闻他爹当年在那里跟李先生对子,当然说这个是传闻的缘故就是落子具体并没有公布于众,毕竟这局珍珑并没有收入在清谈拾录里面,徐江南也没见过,他根据世人传道的说法望着那边角落,至于秦淮边上如今是什么状况,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原本想着针尖对麦芒,实际上反而把自己给困在了一隅,现在想来还不如做出一点癫狂事情,以前徐江南是活着,觉得天下间没有比活着最大的事情,因为想活着找到自己的父母,后来得知双亲皆不在世间以后,尤其是知道自己父亲是死在那般情况之下,心有悸动,顺其自然的走上了武道,但不知道那指引自己往这方向走的悸动是什么,直到李先生死了,他连李先生的遗信都不看,要执意南下的时候,那一刻,他才知道其实有比活着更大的事情,那就是为了什么活着。

从这一点上看,李闲秋在他心里的分量似乎已经超过了徐暄。只是一个生父,一个养父,在他眼里一样的恩重如山。

活着,总得有个目的,有个理由吧,不然还不如死了,这是徐江南南下时候坚持的。

而这些天,秦淮河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