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棋秤不了国手,便当武夫(4 / 5)

仗剑江湖 骑驴上仙山 9180 字 8个月前

语调之后,似乎也是觉察到自己有些失态,缓了缓神,有些失笑,他虽说是西蜀道的人,却不在西蜀道为官,跟着唐老爷子做过几年学问,然后在越地为官,但对越官一流并无太多好感,不然也不会只是县丞一流,等到徐暄入东越,给西蜀道的人长了太多脸,尤其是他们这种异地为官为臣的,要说当年的意气风流,大抵也就两人,一位李闲秋挥剑敢斩山,还有一位就是这人间的徐将军了,提兵敢灭国,他们这类见证过的人,尤其那会还年轻,如何不心潮澎湃,就连如今回忆起来,也是念念不忘,这会见到后人,听到徐江南的问话,轻笑说道“沈某愚钝,不知道,但能猜到。”

徐江南还未来得及说话。

沈钧汜笑着说道“二十年的官场摸爬,咱们这个天子的心性,就算看不透,但如果猜不出来,沈某也就白活了。”不过继而沈钧汜话锋一转,又是说道“这两日白云间的势头是你的手笔”

徐江南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接着又是补充说道“还有魏府血案。”

即便沈钧汜和魏攸不对路数,但提到此事,还是闭了闭眼,小声念叨了几句,怎么说也是逝者为大,笑容敛去赞赏说道“以前徐将军借势平江湖,而今贤侄的手段却是青出于蓝,徐家甚幸,西夏甚幸。”

前半句听着还没什么,等听到后半句的时候,徐江南便变了脸色,他取礼部的原意本来就是想和陈铮,和西夏划清界限,不管怎么说,徐暄是死在陈铮手上,还有李闲秋,更是成了陈铮稳政的垫脚石。

沈钧汜显然也是瞧见了他的面色,有些轻叹说道“你不想和西夏搭上关系是应该的,徐将军有功与西夏,却不得善终,于情于理都是西夏欠徐家的。”

徐江南没有作声,这番话若是别人来说他可能听得进去,但在此情此景的时候,他有些小人之心,觉得是眼前人有活命的想法在内,特别是李先生常跟他说与官场人交涉,必须慎之又慎。

沈钧汜察言观色多年,这份本事比之徐江南自然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况如今徐江南初登九品,在金陵的这几天锋芒毕露,有些神色也不想过多掩饰,沈钧汜见之了然于心,于是说道“贤侄以为西夏朝廷不过问魏府血案一事是因为你和卫家联手施压所致又或者说是天子对徐家的歉意所然”

徐江南凝了凝眉头,“难道不是”

沈钧汜笑着摇头,“天家无情,即便真是对徐家有愧,当今天子也不会让步,如此为之,不过是有所图谋。”

徐江南咀嚼了良久,还是没有理到头绪,有些期待的看了一眼沈钧汜,谁知后者摇头笑道“天子想法,岂是沈某能看破的,就像二十年前,沈某觉得这西夏朝廷,谁死了都不奇怪,唯独这徐将军死不得,也不会死,可谁知不照样是一封黄书去了燕城。

因为你爹是算是孤臣,凉州许多人或多或少受过你爹的恩惠却从来没有以徐家门生自诩,他的依仗就是天子恩情,而且纵观上下几千年,孤臣之死,无非天子失势,可二十年前的西夏却是得势的一方,所以这一点沈某人至今也看不破,也不懂,不过二十年后来看,沈某眼界太低,还是看不破,但知道你爹死的值,因为比起二十年前,如今的西夏要富庶太多。”

沈钧汜望着午后从窗纸缝隙透过来的岁阳说道“你别以为是沈某怕死才有此言,你信不信你前脚一走,天子的使者便会过来,我一样活不长。”

徐江南默然不语,这种可能性听沈钧汜这么一说,十有八九,再到听到沈钧汜的下一句,徐江南算是默认了下来。

“李怀李刺史就是前车之鉴。”

沈钧汜突然站了起来,绕过书桌,朝着徐江南一揖手,就如同前两日刘权一般一揖到地,因为屋内烧有檀香的问题,阳光透射过来也有几缕光束,正好落在沈钧汜手袖里的白绫上。

徐江南心弦一紧,握紧剑匣的手就此松了开来。

“沈某当年求学于唐府,可日后所为却愧对唐老,门下无脸再回西蜀,可十数年寒窗,总得有所作为,二十年前徐将军身死,二十年后沈某才窥破这是徐将军设下的一局,不过犹似管中窥豹,只是知道如今天子有意杀越,让朝廷换血,过了这个青黄交接的局面,却不知其所以然,至于详细,更是不解,这大约就是所谓的国士手段。”沈钧汜怅然说道“沈某自然不惧一死,只怕不能死得其所,而今圣上和徐将军觉得沈某之死可为天下饵,沈钧汜愿为砖瓦,虽死何妨。”

后来,徐江南还是没有下手,退出沈府不到两个时辰,便在白云间听到了死讯。这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典范还是真的愧疚于徐唐二家,徐江南想不通,不过对于这个黑锅,他背的并没有负担,想必沈钧汜那一揖也有这当中的理由,知道这是沈府最好的出路,因为有李怀的投石问路,死一人,活一府人,至于沈钧汜说的局,就像陈铮前些日子点到即止说的那般,一直在困惑他,难道徐暄当年真的因此布局,陈铮只是顺势而为又或者只是陈铮的瞒天之计,因为无论怎么说,西夏的目的都只能指向北齐,而他要看的是其中有多少是徐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