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人未至,而圣旨先行(3 / 4)

仗剑江湖 骑驴上仙山 7310 字 8个月前

向,期间有一次,在他看书累了之后,小眯着眼,手掌揉搓小憩一会,再睁开眼,便看到了郑白宜捧着杯书,一手提着酒,走的很是洒脱不羁,徐江南总觉得他比之现在的人,要多上很多东西,却也少上很多东西,就例如谢贤夫子,要说博览群书,书通二酉自然不假,而说活成一个世外人的模样,谢贤侍弄菜圃,集露而饮,竹屋生计,以酒为墨,不可谓不世外,但比上郑白宜,谢贤看上去就有些故作姿态了,为了出世而活出出世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根深蒂固的礼节说教原因,但郑白宜就要自然很多,这般作态,从某个方面来说是为儒家所不取。

不过徐江南想想又是好笑,大秦建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坑杀与国无益的儒士,而郑白宜就是活在那个时候的人物,要想他对有着繁琐礼仪的儒家有些好感,或者说邯郸学步一般,那不可能,不过郑白宜过来之后,便问他看了哪些,徐江南有些兴奋,知道郑白宜的意思,也是有些跃跃欲试的神色,不知道算不算学而时习之的一语中的。

徐江南指了指地上那一堆散乱的竹简,郑白宜也就是瞟了一眼,不过却不是直接问,而是先开始给徐江南说起当时牵扯到的背景,一句话一声叹息,一口酒一朝大秦,絮叨沉迷了大半个时辰,觉得说的差不多了,郑白宜收敛神色,声音清朗犹如天上音,问及他若是其中之人,会有如何应对之策。

徐江南起先有些不适应这样的问答之法,不过知道这是最直白的方式,也是给了自己大量空间,因为之前这些世家所处的背景他知晓的并不多,而今听到郑白宜的详细陈述,心中就有了个尺度,对于这些书札上记载的有些东西就合情合理了,而郑白宜这时候才说也是想考考徐江南,就这么短的时间呢,如何拿出应对之策,是壮士解腕,还是神来之笔,又或者堂正无奇,像在这种几炷香之内的短暂时间,要拿出来的想法,自然是与性格挂钩,郑白宜这般做法,一是考究面前人有没有入心,二就是想看看徐江南究竟有几分功力。

徐江南初逢此事,脑海思路很多,却是杂糅成一团,闭上眼,思量半晌,抓住一线头,剥丝抽茧之后,这才睁眼,很是果决的款款而谈,他一说话,之前的兴奋便就消散无踪,换上的是一副波澜不惊,郑白宜面无表情,没有赞许神色,也没有不悦露出,就像听着城里的闲碎琐事一般,徐江南愈说愈是自信,直到自己觉得滴水不漏之后,这才收声,有些期待。

郑白宜微微颔首,并没有否认徐江南的做法,只是轻声点评说了句,斩草除根是好的,但法子太过暴烈,容易得不偿失,想想大秦的围三阙一,同样是斩草除根,可没废一兵一卒,而血腥弹压之下,逼得狗急跳墙,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结果是到了,不同样也是元气大伤你现在是过来人,自然知道当年那些世家并无后续手段,若是当年,这事就不得不防啊。

徐江南躬身受教。

也就这般,每日郑白宜到了点就会过来,说一些,问一些,听一些,点评一些,到后来便只是点头,没有最后的阶段,徐江南潜移默化之下,愈加内敛,原本的世故圆滑又似被打磨了几分,眼神深邃灵动,比起之前有几分市井狡诈的慧黠更有神韵。

等到郑白宜点评不了的时候,他便不过来了,一切任凭徐江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他眼里,有时候神来之笔不就是任凭棋子施为

就这样日子有序而又无序的过去,徐江南在慢慢给自己镀金,不求腹内锦绣,但求不是草莽。

又是一旬过后,离卫家老祖宗大寿仅有七天不到,各人各事按部就班,就等着卫家敲响卫城洪钟的时候,卫澈却是在槿下院,捧着卷圣旨怔怔入神,而这些时日又是杀了不少人的卫敬,坐在桌子上,自顾喝酒,吃着花生,他虽然知道自己辈分高,但同样知道这种事他能看出来,但要想出对策,就不是他能做的了。

虽然他早就在“老祖宗”那里得到过提醒,不过当这卷圣旨真切到他手上的时候,还是冷笑。

卫敬喝完了壶中酒,吃光了盘中花生米,起了身子,轻声说道“什么时候杀他”

卫澈知道二叔说的他不是前些日子要杀的韩家人,还是自家剑阁上的那位,以前圣旨不到,他可以装作不知情,但如今圣旨到了手,不遵便是抗旨,前者事可大可小,后者只能大,小不了。

卫澈收回神色之后,像是没听到一般,将圣旨合上,然后撇开话题笑着说道“月儿这些日子倒是不错,像模像样的,看样子以后我会轻松不少。”

他知道这个二叔,外软心硬,也就只有卫月能够让他心软下来,所以带上卫月,像是要止住他的杀心一般。

可不知道为何,今日却行不太通,卫敬一扫袖上灰尘,像是得到了谁的授意一般,轻声说道“我去剑阁一趟。”

卫澈面容艰涩,却不知道用什么话来阻止,闭上眼,将圣旨随手一丢,轻声喊道“二叔,要不等我爹回来之后,再动手也不迟”

过了盏茶功夫之后,没有听到回应的卫澈,叹了口气说道“下手快一点。”

卫敬依然没有作声,径直往外走去,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