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在先生吩咐下被自己手刃,而听李显彰之言,似乎是将仇记在了卫老祖宗的身上。
李显彰揭过一张宣纸,将之前写的放进一旁的火炉里,先是一阵青烟,等了稍许,红光一闪,火舌吐了出来,接连又是暗了下去,李显彰没有在意轻言说道“董煜当年能入卫家,说是文人相惜,但卫玦终究不成器,一个软文人,卫家还是卫秦做主,我猜是徐暄的意思,不然依着卫秦的稳妥性子,哪里肯收容董煜,一个亡国余孽,丧家之犬。
一万啊,你说董煜十多年未出西蜀道,你觉得是像他所说的怕死么还是怕他守了十多年的东西从此随了黄土”
没等更一万说话,李显彰嗤笑一下,摇头说道“还是说他念着与卫家的情分,怕陈铮到头来追查到卫家头上又或者是怕自己还没走出西蜀道,卫家的刀剑已经悬在了他的头上或者都有吧,各占几分。可是当好人在江湖里真的活不下去,这不就给卫家连眼睛都不眨的给卖了,不过卫秦也是心狠,为了解决这道后顾之忧,不惜拿自己的孙女当饵,就不怕事与愿违赔了夫人又折兵嗯
江南道方家有个方云,西蜀道卫家卫澈也不差,假以时日,说不定比上卫秦还要狠,卫家算是后继有人,青城山等这一茬之后,也不知谁能应运而生,又加上这个徐江南火上浇油,光是今天这番,倒有几分徐暄的峥嵘味道,总的来说,这个江湖在这些新人的带领下,其余的怕也是会像雨后春笋,冒尖上位,这个江湖才算花团锦簇,才好看,不至于死气沉沉。”
李显彰提笔又写,还是隶书,董煜是春秋的人,用隶书也是彰显尊敬,这在李显彰身上很是罕见,少之又少,对于谢贤这种名声远扬的夫子,他都是嗤之以鼻,觉得尸位素餐,哪怕谢贤是真的觉得西楚人的脊梁弯了,风骨不在,但自己终究也是当了西夏的官,比之董煜,在李显彰心里便低了数个档次。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李显彰写完之后,又是将其扔到火炉里面,一张接一张,直到更一万像是开了灵智无端由说道“先生是在救景王吗”
李显彰手上的笔一顿,继而轻微一笑,摇摇头,将那一叠宣纸放进火炉,又将毛笔一并给烧了,笑道“不至于,当年徐暄放他走,他要还的也已经还了,如今这个局是李闲秋想拖他下水,也是他的私心。
要是在太平盛世,他会是个有道明君,海内何清数十年都有可能,可惜生不逢时,这个春秋遗韵下,他一入局,就是死无全尸,连死得其所都不算,这就罢了,只怕到时候他一意孤行还得坏事。说到底不算救,只是未雨绸缪怕他坏事。”李显彰说完一抬头,对更一万有些刮目相看,笑道“不过他确实这会死不了,命大福大。”
做完这一切之后,李显彰站起身子,端了杯酒,走到屋外,外面云很厚,见不到星辰,有些冷,更一万在后头跟出来,给李显彰加了件外套,李显彰望了眼如老僧坐定的卫府,神色平淡,将杯中酒洒在院内,轻声说道“这场戏是真乱,连个唱旁白的戏子都没有。”
{} 无弹窗李显彰捧书而坐,旁边掌着灯,灯火如萤,飘摇似坠,天气晚来秋,而他已经那副常年不变的袒胸姿态,不多时,更一万持弓回来,李显彰头不抬,问道“老先生走了”
更一万点了点头,将身上的弓取下,放进木柜。“送走了,听先生的给埋在银杏树下。”
李显彰搁下书,双手搁在嘴边,呼出口热气,又搓了搓手,喃喃道“软红十丈一倾城,这西楚到了今日算是亡国了。只是没想到这个徐暄十多年前百子换一人生,宁愿死上数万人,也要让这个西楚公主活下来,真是不解。”
更一万显然有些疑惑,他觉得天下没有先生算不到的事,皱了皱眉头。
李显彰没有抬头却像看到了更一万的神色,挑了挑灯芯微笑说道“我又不是神仙,哪能掐指算命格。”
更一万憨厚一笑,挠了挠头,憨实拍了个马屁闷闷说道“可在一万心里,先生就是能掐会算的神仙。”
李显彰用书指了指更一万,哈哈大笑,知道这个从小跟着自己的书童心性其实跟他一样执拗,很罕见的认真轻言说道“我比不上徐暄,其实不但是我,如今在桃花观的李闲秋也比不上,在我眼里,全天下能同徐暄比拟的,其实也就北齐的谢长亭,江秋寒这二人。”眼见更一万好不容易开了口拍了个马屁又不做声,李显彰并不介意,摇了摇头先是从转身从屋内拿出文房四宝,摆在桌子上,更一万见状轻车熟路的过来研磨,知道先生喜欢酒,便在砚台里倒了点酒水。
李显彰坐在一旁,没有拒绝,接上先前的话题说道“春秋天下评可信可不信,无论是我,还是李闲秋,又或者其他人,就算能看透大局,都算不得棋中人,只是观子,而徐暄才是局中人,谢长亭算一个,江秋寒算另外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天下大势,我们这等人只能算前一种,耍点合久必分的小技巧倒是能信手拈来,要说分久必合的落子手劲,徐暄是第一,后继纳兰算第二,北齐属三四,其余则是不入流,难等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