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的赶路,却没有人崴了脚,更没有哪个说累的走不动。
格桑德吉卓玛坐在一处石头上,正在听取下头人的回报。
“基本就这样了右丞相,这边的汉人们只顾忙着惦记马邑城别被攻破呢,可没有多少闲工夫搭理太多。”
“不过,咱们之前看上的,最后没有走的那三条小路上,明着暗着都有不少汉人那边的探马,在守护着。”
“很好。”
格桑德吉卓玛听了手下汇报之后,得意洋洋的看着队伍里的将军;
“怎样诸位将军们”
“这可是我提前就算好的计策,绝对不能走那些小路的,否则咱们不到朔方城就被打的溃不成军了,毕竟这里可是人家的老窝呀,还是小心为上,这可是汉人们常说的话呢。”
“丞相厉害呀。”
“是呀,还是丞相厉害。”
“那是,丞相威风呐”
格桑德吉卓玛听到手下人叫他丞相,脸上都乐开花了。
吐蕃国的左右丞相,和李唐朝廷的左右仆射差不多少,虽然都是位高权重的职位,但是又数左丞相的权利更加的大,地位也比右丞相好处了不少。
而吐蕃国的人,习惯性的称呼左丞相为丞相,并不带那个左字,而称呼右丞相却带着右字。
这个格桑德吉卓玛也是惦记丞相位置很久了的,他这次非要随军出来,目的就是想着,瞅准时机立功表现,好快点把那个丞相替代了,然后把那个家伙变成右丞相,自己变做丞相。
武将们当然知道右丞相心里想的什么,所以投其所好,拍马屁的时候直接把那个右字去掉了。
心情大好的右丞相格桑德吉卓玛,还在抱着自己肥大的肚子,坐在那里长篇大论,洋洋洒洒的诉说这朔方城的各种厉害之处,以便衬托自己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神武;
“诸位将军们可别小看通往朔方城里的这几条小路啊,这朔方城里的每一条小路上,都有汉人的探马来回奔走,那个朔方行军大总管李世绩,把这些小路看护的非常之严密。”
“想要在这些小路上做文章,和找死没有区别,所以本相才向赞谱主张,不走路,咱们翻山越岭,自己走出一条路进来,诸位,诸位”
“哦,还是丞相厉害,换了别人恐怕是想不出这种锦囊妙计的。”
“那是那是。”
三个万人队的主将,一边随意的应付着右丞相格桑德吉卓玛,一边查看附近的山脉走势。
三个人都是非常非常无奈的,都觉得自己晦气到家了,才被调到这个肥头大耳又大肚子的家伙手下干活。
这货明摆着就是个军事上的白痴,可是三个主将只能在肚子里牢骚不满,不敢说出来一句。
吐蕃的情况也是生怕武将造反作乱,所以也是用文官压制武将,拼命的压制。
弃宗农的那十几个心腹爱将,当然是不受影响了。
这些战队不明确的,或者中立派的将军们,就遭殃了。
吐蕃的律法跟李唐一样的严格,严厉,官大一级就能压死人,更别说这三个主将的等级,比右丞相格桑德吉卓玛底了不止一级两级
今天的格桑德吉卓玛就是这三万军的统帅,违抗右丞相格桑德吉卓玛的话,就等于是违抗军令了。
违抗军令的下场,不管是哪个朝廷都是一样的处置方法杀无赦
所以三个主将只希望尽快结束战事,争取早日回到族里,争取最大限度的把自己部落的族人多带回去一些
除此之外,这三人真是不敢乱想其他的东西了。
甚至这三位主将的内心深处,都
不敢奢望本次里应外合的计策,能达到赞谱说的那种结局
可是这种想法,谁也不敢说出来半个字,都怕剩下的两人禀报给赞谱
“报”
一群人正在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两个探子跑了过来,格桑德吉卓玛赶紧把两个手往下按,表现得小心翼翼,严肃至极
“小声点小声点,都给本相小声点,天都不亮呢,别把汉人惊醒了。”
面对右丞相这种官面文章的态度,有些人是嗤之以鼻的,但是没人敢表现出来。
“欧呀”
“丞相,山脚下有个小小的部落,六七户人家,都是汉人的族人,请教丞相要不要属下带着兄弟去宰了他们”
“不要”
“千万不要惊动了汉人。”
听到这话的右丞相赶紧摇头,拼命的挥动着两只猪爪;
“赞谱的大事重要,你们不能乱来啊,都不准乱来,咱们多走一段路,把这个小小部落绕过去就行了,去,传本相的命令,往东边走,往那边绕过去三里地走”
右丞相格桑德吉卓玛,一边交代,一边站起来手舞足蹈的比划着。
三个将军都跟着急了,其中一个赶紧凑上去,右手抚胸弯下腰;
“丞相,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不能走那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