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逐渐头大起来,如今的战局,棘手无比,根本看不到希望。
前有强敌,后无援兵。敖仓熊熊大火,一日不息,现在就算是调兵抓人填线,也堵不住裂缝口子。
见多识广,因为穿越自命不凡的黄巢,也陷入了穷途末路,无计可施的地步。
这天下哪有神语神迹,不过是为了吸纳他人,用于传教罢了。
“良师,汉军携大军而来,正围攻白马,城池虽坚,但城中粮草不足,若汉军攻破白马,不日便会扑来濮阳。形势危急啊”
强敌在外,形势危已迫在眉睫,方腊也顾不得什么体面了,直接扯开嗓子,对张步进行劝导。
张步听后,虽说汉军早晚来打,没想到这么快。他手上还有大量拆出来的装备,因为人手短缺,没有送到前线。
先看向黄巢,见对方面色难看,托着脑袋的样子,闭目思考。
试探性的问道“黄帅,可有良策”
黄巢长叹一声,自己是天选之人,当年辅佐张角,是太平军的创始人之一。地位只在天地人三将之下。
自己结合起义经验,帮助黄巾军逐渐做大。定下方法军规,进军策略都有参与。在数年间发展到百万之众。
完善了教育信仰,还带来了朱温等人,通过见识招贤纳才。帮势力少走了数十年弯路。
想当年他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数次击败卢植,军功卓著,三军大战唯他一军尚且完整。烽火遍九州,威名远播,名声响彻豫、兖之地。当年何其风光,他怎会落到这种地步
黄巢面色痛苦,便把濮阳城中各军的聪明人,幕僚、长史、渠帅全部叫了过来。来想个解决的办法。
如今的局势,难以回天。困扰他们第一个问题就是粮草,没有粮草的支持,想要士兵打仗,根本不可能,只要出了城,看管一松懈。
要么袭杀长官监军兵变造反,要么趁夜开溜,人去营空,全部当了逃兵。最怕的就是临阵倒戈,那造成的影响更是恶劣。
还没等黄巾大军商量出结果,前线的加急战报,便一封一封的经过太平卫,送了过来。
现在能留下来的,在黄巢和张步眼里全是忠臣啊,每天都有损失,每天都有逃兵,而有的熟面孔,却常伴左右。
张步看向身边一员奴仆,他是半路入伙,自从自己登上高位,经过提拔,一直负责自己的起居。
看他面色发黄,身子还算硬朗。张步是很好奇,便进行询问。
“你叫什么名字看你是流民出身,如今食不果腹,为何不跑”张步顾不得什么体面了。
他叫申满财,原本他也想跑,自己父母早亡,兄弟战死。现在是孤家寡人,流民一个跑了也没能力生存。
原本都快饿死了,数周前,被征召了过来,负责良师的起居。自己和兄弟,正靠着吃您每顿的剩菜剩饭,才活了下来。
相比以往的生活,不光这饭有滋有味,大量的配菜和肉,这已经是种奢侈了。没有性命威胁,又有吃的,能过这样的日子,他当然要留下来。
能过几天安顿日子,圣人常言,朝闻道什么东西的以前听人说,一日尚且满足,更何况有数周之久。
张步听到后,只觉得脑海炸开,结合他听到的规划,对于破局之法,一下子有了主意。
自己能力平常,也没有逆转乾坤的本事,形势迷茫,抓紧享乐,汉军大入城池,自己降也没用,只能被斩首示众。
能坐稳这个位置,除了自己的合法继承权,还有黄巢的支持。现在,前途渺茫,黄巢技穷。现在能依靠的唯有自己。
整个太平军,仿佛暴风雨中的一叶小舟,前路渺茫。其中的艰如佛风浪一般,多次将势力打的左右摇摆,随时都会发生侧翻。
“报,贼将白起,已兵围白马,他们造了不少抛石车,还在周围建起了营垒,还做了不少陷阱和准备,我军探子出现伤亡。”一位突围的太平卫,满身鲜血,右臂折断,咬着牙将前线的战报送了过来。
张步接来一看,脸色发白,高迎祥在白马率队坚守,被石头击中脸门,不幸战死。其部队由李自成带领,继续坚守城池。
“贼人势大,将军这该如何足好”
忽有一人站起身来,站起身来,此人姓李名岩,善于谋略,早年在李自成军中效力,后被黄巢发现收入麾下。
在军中思辩而得名,不少人都认识他问道“李先生,可是想出了破敌之法”
李岩回道“并无方法。”
众人怒道“既然无方,那先生岂不是在消遣我等”
李岩见他们还懂得发怒,还有些战心便顺势说道“白马是我们的门户,如今城池危在旦夕,应当殊死一战,以求生路。我军虽衰,但踌躇不前,绝非上计。门户若破,汉军便能长驱直入威逼濮阳。”
“覆巢之危,又能逃到哪里去”黄巢听着满意,这不是策略,但确实唯一可行的方法。
张步刚要褒奖,却听得一身骚动。
王薄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