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62到164,171(2 / 3)

,人才需要经过自己测试审核,唯才是举。

将汉胡文化经过一定的融合教育,让汉人既懂他族风俗,又让胡人也知文化的精深与博大。

萧域这一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父亲处理问题的基本盘,这方面重视的同时,通过一定政策,不仅缓和了一部分两族矛盾,通过双方互动还增进了关系。

163年,张奂担任武威太守,期间赏罚分明,政绩卓著。

萧域最后收到探子消息,负责边事的度辽将军皇甫规,经常向朝廷推荐张奂,接替自己。

商人出身的萧域嗅觉,何其灵敏,一下子就嗅到了利益,感叹天赐良机。

此时的萧域,正带领着众人沿着清水河一路往上,

这时的自己,手握两种优良马种,西域良马和鲜卑马。

这两种马匹,一种速度快,一种耐力高,让萧域十分喜爱。绝对的上上之种,当即下令破戒,举行了一天宴会,同时,也做一定的战前动员。

趁着两人转换防备的真空期

萧域精兵尽出,人披铠甲,口衔枚。手握枪棒,疾掠如火。

前年被揍的还没缓过劲的羌人,原本听闻皇甫规调任防备松懈。

如今,突然崛起的光复军这一打,认为是汉军的奸计,“大骂一声,汉人奸诈。”萧域还没打来,便如鸟兽散。

这一场仗打的十分顺利,招降的招降,打散的打散,沿着黄河一路往上,追到了贺兰山脚下。

截获3000只羊,收马匹200匹,以及一部分武器、人口。

后萧域,与当地羌、匈奴等胡人部落联军,大战两次,挫败7进攻,败了1,各有胜负3次。

贺兰山脚之战,萧域从被俘人员之中获得了对方与首领长相,王账位置,于是放手一搏,所有精锐倾巢而动发动夜袭。

一战擒获大小头领,贵族23人,祭祀牛羊1万余头,马千余头。致使对方指挥层崩溃,剩余人等向北方四散,场面如同抓猪。

战后半个月

萧域经过筛查,将一些羌人强兵进行收编。

剩下的老弱平庸,态度好的,可以进行安置充当牧民,态度不好的关起来,试着教育观察情况。

萧域经过严格赏励,从群朋众友、两家亲族、当地势力、军中精锐中,发掘了不少德才兼备者。

通过这一战,萧域也知道了,父亲留给自己的是一批多么强的新力量。

萧域又在几日后,将被羌人关押劫掠的人口一一释放,想要回去找家人的给路费,不想回去的安排一份工作,养马放牧做饭反正怎么都行。

除了朱龙,曹阳,王卖之,宇文,四位被萧域信任的成员外,萧域也根据战提拔了一些新人。

让杨仲宝在左右护卫,其次子杨贤领其职务,让王卖之与宇文负责外交事务,让小舅子曹越为统军首领,韩冉之子韩灵掌管三军事务。

让韩灵娶二妹萧燕

陈与慕容,负责周边防务

长孙一族,负责马匹、锻造事物

三弟四弟沪,涪与拓跋掌管礼仪,祭祀等活动安排。

秃发,姚,刘等小波人,进行安置,看情况与功勋予以提拔。

萧域处理与决断政务,姐姐萧熙、二弟萧渡在自己这边挂职,处理家族事务,小妹年幼,便交由娘亲处理吧。

从163年末,164年起。

部落在完成迁移后,萧域将全部精力投,入了部分北地郡的战后,政治与重建工作之中。

耕田放牧,鼓励商业养马,备甲整卒,重立讲学。

期间协同张奂大破羌人,以及南匈奴联军,终于博了一个正式的官位,入朝称谢,后核定身份,领北地郡一切职务。

历经沧桑多年,北地旧土,重归汉地。

165年

萧域与众人商议后决定,亲笔写了一封奏疏,大致内容“如今新郡重归,而无米布之资,北地自然条件恶劣,昔日城墙几近荒废,还请朝廷及时调拨,以解当地人民之苦”

可当时朝野混乱,萧域的上书如滚石入水,泥牛入海,一去不回。

萧域哀叹一声,只得继续强化与整改政策,等第一次农熟之后,开始计划性的招纳,周边的汉人,番人,羌人以及匈奴人。

幸亏,北地有盐池,这个重要产盐之地,萧域秘密挑选人才,进行提炼使用。

至于人是谁别人知道吗这些问题

大概只有萧域等一众高层知晓。盐铁朝廷严格管控,不能明着卖。但不这么做,众人都活不下去。

萧域将产业交给别人,暗中卖给北方及西域诸国,名义上归对方,人员全是萧域的人,获利的也是自己。

凭此为基础,才止住了地区亏损。

为了巩固边防,萧域先后,采贺兰山石,建三城,后造五堡,立四寨,定一关,将整个宁夏平原收入囊中。

生活在治下人口已知的便有三万之多。隐匿人数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