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赵王询问,卫渊道:“纵观史书,百姓所求,其实就只有活下去,能吃饱穿暖,就觉得是难得一见的盛世。有些君王,甚至只是没让治下的百姓成片饿死,能吃糠喝稀,都敢称盛世。
对百姓来说,只有实在活不下去,才会揭竿而起。所以救济了最为穷苦之人,就是消除了动乱之源。这是其一。”
赵王也熟读史书,便道:“这一点孤也认同。但是当下赵国已经安定二十年,没碰到你小子之前,国土上都未遭过兵祸。治世之下,这些穷苦之人当中,就多有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无赖耍横之人,难道也要一应救济?”
卫渊道:“您刚才说过一句话,穷山恶水出刁民,这正是理当救济的理由。先有穷山恶水,里面的人生存艰难,不得不锱铢必较,才有所谓刁民。”
赵王道:“生于穷山恶水之间,也是业报的一种。他们天命如此,合当自生自灭。以佛家观之,前世之因,今世之果。这些人说不定前世之恶太多,才报应在今世。”
卫渊道:“宿命轮回,自然存在,穷山恶水也是天地一部分。凡人有的投生于王侯之家,有的生于险山贫地,确实都是自身之命,怨不得别人。
但我是一介布衣,可以这么认为,你身为人王,却不能这么想。要么将穷山恶水变成碧水肥田,要么将其中之民迁移到富庶宜居之地,这是人王之责。做到了这些,若还有人好吃懒做而生活艰难,那时才是他自己的事,是咎由自取。”
赵王思索许久,方道:“你说的这些确实有道理,可是想要将穷山恶水改成宜居之地,不亚于改天换地,何等艰难!”
“正因为这是当地百姓凭一己之力做不到的,所以才是人王之责。这些地方不能授人以渔,只能授人以鱼。”
赵王道:“就算只是对最贫苦之人施以援手,哦,就是你说的那个什么福利,自古以来也没有几人做到过,大国之帝王更是无人做过。那为何孤要做这件事呢?”
卫渊道:“正因为此事前所未有,所以才能称千古一帝啊!”
赵王呼吸突然粗重了些,片刻后冷静下来,苦笑道:“这是僭越。只有汤才能称帝。”
“千古一王?”
“这就没那么好听了。”
赵王起身,在书房中走来走去,不断思索,片刻后道:“你说的这个福利,孤还有一事想不明白。刚才我稍加筹算,如若将范围扩大哪怕是一点,国库岁入立刻就是入不敷出。怎么加税,都算不过这个账来。”
卫渊道:“为何要扩大范围呢?此时福利,只需要两件:一是消灭最穷之人。二是让万民识字。这花不了多少钱,却会得大量人望。赵国只要多种棉桑灵木,就有足够税银支付。”
“与民开智,怕不是好事吧?”
卫渊道:“您又不打算倒行逆施,何必害怕?民智开与不开,公道都自在人心。”
赵王叹了口气,道:“孤倒是不担心自己,但万一孤的后代昏庸跋扈呢?万一他们想要纵情享乐,想要偶尔能凌驾于律法之上呢?
只要民智不开,万民就是一盘散沙。到时孤临死前随意划几个族群,让他们自相厮杀,孤的子孙后代就能稳坐江山。比如让岭南岭北互斗,河东河西争锋,甚至用肤色习俗划分都行。就如吃猪肉的,可以和吃牛肉的不共戴天。”
“这个……”卫渊无言以对。
赵王道:“孤想当千古一帝,但更想让江山万世不移,此后千秋万代,这片地上君王全都姓李!孤不是圣贤,孤也有私心。”
卫渊叹道:“那就各退一步吧,先宣布福利。您的声望可以再上一层楼,大赵历代先王,能超越你的怕是只有高祖。以后你名号中加个祖,也不算过份,嗯,赵文祖,怎么样?”
赵王瞪了卫渊一眼,当下就叫人进来,当着卫渊的面拟了旨意,颁了下去。
等这事处理完,赵王便问:“你动动脑筋,帮我想个法子,怎么能让我李姓江山万世不变。”
卫渊苦笑了一下,道:“您刚才不是已经说过了?划分族群,内部互斗,李家就能坐稳江山。”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卫渊想了想,道:“有的。就是与民开智,然后君王励精图治,努力修行。以王室多年积累,血脉必是好的,资粮也是最多,所以只要代代勤奋,就能稳压富户豪门一头,王室高修数量位阶也应该是最多的。”
说罢,卫渊强调一句:“只要后代努力。”
赵王叹了口气,道:“你忘了武祖吗?这根本做不到。”
卫渊这才想起,九国王室后裔,只要和王位沾边,道途基本至法相而绝。能以九国之主身份修成御景的,其实都有登仙之姿。
至此卫渊也没有办法了,毕竟想要后代永治天下,这是帝王常情。
好在也算商议定了福利大事,卫渊正准备告辞,赵王道:“孤现在名声大好,但你的名声却不怎么样。要不要孤派些御用文人,助你一臂之力?”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