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看房(2 / 3)

很扎实。院子跟这个差不多大,没有二门和倒座房,置换起来,补的差价少。要不咱们再去那边看看?”孟庆丰看唐植桐不是很满意,遂提议道。

“行,那就麻烦孟主任了。”唐植桐和小王同学对视一眼,决定再去大石作胡同走一遭。

在过去的路上,孟庆丰悄悄的跟唐植桐说道:“唐老弟,哥哥我不拿你当外人,价格上我肯定帮你争取,如果你在钱上不凑手,我这还有点闲钱,你先拿着用。不是我说,这片怎么都算皇城根,比你老宅那边要好上不少。”

“谢谢孟大哥,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我们尽量在这两套房子里选一套,不再给您添麻烦。钱不凑手的时候,我也一定跟您张口,不跟您见外。”唐植桐知道孟庆丰是在跟自己套近乎,但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

民国以前,四九城的阶层被城墙划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说的是内城、外城,在此之外还有紫禁城和皇城。

紫禁城指的是故宫,皇帝一家老小住的地儿,皇城则是紫禁城周围一遭的地界,早年也是有城墙的。

皇城内都是专为皇家服务的内府衙门和仓库、作坊、马厩等,内务府的奴才们也一并住在皇城。

除了内务府的人,也有不少大臣住在皇城内,比如马上要去的大石作胡同,张之洞就曾在那居住过。

一直到1920年,皇城城墙还是完整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拆除,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拓宽道路、方便交通,修缮排污管道等。

城墙砖也没有被浪费,在齐耀珊、冯玉祥的主导下全卖了。

眼下四九城也就只有灵境胡同那边还有一段皇城墙,其他都已经堙灭在历史长河中成了某套房屋的一部分。

得到唐植桐回应的孟庆丰很满意,跟唐植桐两口子推介起大石作胡同的那套院子:“大石作那套宅子虽然年岁久了些,但位置好,东边是景山公园,西边是北海公园,遛弯相当方便。附近大多是独门独院的住户,平常矛盾少,很安静。而且治安相当好,东西两边都有值班站岗的同志。”

“经常从大石作胡同口路过,确实是个好地方。”唐植桐对大石作不算陌生,这两年和小王同学几乎每天都从这边路过。

大石作胡同西边是文津街,文津街的东首是连接中海和北海的桥,桥的南侧有人站岗值守。

大石作胡同的东边紧挨着大高殿,也叫大高玄殿,是唯一一座专供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观,隶属于故宫博物院。

1950年,因抗美援朝需要,总参跟故宫“借用”了大高殿,这一借用就是将近一甲子。

这种地方自然也是有人站岗值守的。

等到了大石作胡同,孟庆丰找到自己单位的院子,一边敲门,一边介绍道:

“说来也巧,这边是我们公司的备用仓库,前阵子有人提意见,说味道有点大,我们正打算搬迁。如果你们看中这一套,置换起来阻力还能小一点。”

门开后,孟庆丰将两人让进去,他想交好唐植桐,所以在说完优点后又自爆了缺点:

“不过这边也有缺点,这地方以前是石料存储加工场所,经年累月的积压,地面硬的很,想种东西估计得下一番功夫才行。”

“前两天下冰雹,房顶的瓦片被打碎了不少,正屋上面也被砸了个洞,还没有来得及修补。如果你们中意,在置换前,我们肯定都修好。”

“好嘞,孟主任,我先瞅瞅。”由于有值班人员在场,唐植桐不好称呼孟庆丰太过亲近,只能边听边笑着点头,虽然这边与西什库相比,少了医院、饭店、商场,但不嘈杂,甚至有点幽静的味道。

由于没有二门,院子显得更宽敞,东西厢房、东西耳房也都挺齐全,至于地嘛,唐植桐反倒觉得是最次要的,有外挂傍身,别说翻地,就是全部置换成肥沃的黑土地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边大多是私宅,自来水都是入户的,电表也是一家一户,以后用起来按表计费,没有纠纷。”走了这一段路,孟庆丰已是大汗淋漓,说着就拧开水龙头洗了把脸。

“那挺好的。孟主任,我咋闻着一股菜香?这边居民生活水准不低啊!”虽然过了饭点儿,可空气中飘荡着菜香,唐植桐抽抽鼻子,试图从分辨出到底是什么菜。

“嘿,主要是东西两边,东边的伙食都是有标准的,比普通居民高一点;西边琼岛上不是有仿膳饭庄嘛,有时候刮西北风也能闻到那边的烟火味。”孟庆丰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渍,甩了甩手上的水,指着这边值班的职工笑道:“我们公司排班,这边最抢手,闻着味都能多吃二两饭。”

值班的职工看领导用自己举例,只是在旁边笑,实则肚子里已经开始腹诽:孙子才乐意上这边来值班,闻着味能下饭不假,但问题是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定量,更多的时候都是闻着味受煎熬。

“那敢情好,要是住这,连做菜都省下了。”唐植桐打个哈哈,对孟庆丰的说法不以为意,饿过的人都知道,越是闻见香味越饿,根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