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交流,小王同学没马上睡,把枕头往下垫垫,往在丈夫的臂弯里一躺,说起了今儿的大事:“你知道吗咱中国人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了。”
“哦是吗这两天在农场,根本看不到报纸,这是件好事。”唐植桐一愣,整天惦记粮食供应了,把这茬给忘了。
这次登顶代价极大,物资只是一方面,多人牺牲、冻伤。
之所以这么拼,关系着珠峰的归属权及国界线如何划定。
与此同时,三哥那边其实也在积极准备着登顶,不过不出意外的拉了。
“你说,珠峰那么高,上面肯定很冷吧”
“肯定啊,听说珠峰常年冰雪覆盖,少说也得有零下三四十度。”眼下登上珠峰很困难,但再过几十年就会成为有钱人的游戏,只要钱到位,夏尔巴人能把雇主背上去,等雇主下来,说不准就能特招了。
“我看报纸上说登顶用了好几天,这些天里,屁股想吐怎么办”小王同学此时姿势有些诡异,脑回路也与平时有所不同。
“嗯什么玩意”唐植桐对小王同学能提出这个问题大感意外。
“转过脸去。”小王同学被丈夫看的有些不好意思,用手将丈夫的脸掰过去,才说道:“那么冷的天,滴水成冰,总不能一直忍着吧”
“这真问住我了,我也不知道,上面没有公厕,估计得遵循‘顶风拉屎,顺风尿尿’的老理吧。”这年头没有尿不湿,那么冷的天肯定不能憋好几天,上面压根没有路,肯定也不能为了排泄专门走出三五里地找个犄角旮旯,大概率是就地解决。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唐植桐又开始好奇航天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毕竟太空中没有重力,排出来还不得糊一屁股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但小王同学觉得那画面有些太过于辣眼,伸手放在丈夫的双目上,手工让他将眼睛闭上:“别琢磨了,快睡吧,再琢磨下去该恶心的睡不着了。”
5月29日,星期天,端午节。
带外挂的唐植桐都没能吃上粽子,估计老马今儿依旧吃不上粽子。
唐植桐一早先将水缸、水桶全都灌满,才洗把手准备吃早饭。
早上光线好,唐植桐看凤珍的脖子、手腕等没有被遮盖住的地方已经晒爆皮,眼下也没有什么特效药,只能嘱咐她不要手工揭皮,等着皮肤的自然修复。
虽然晒伤了,但也有好处,起码兄妹俩这次外出参加劳动期间都能吃饱,而且给家里省出了好几天的定量。
张桂芳早上做的手擀面,份量挺足。
在煎知了猴的加持下,凤珍吃的很香。
“你们在生产队怎么吃饭有菜吗”唐植桐看着妹妹一个劲的往嘴里扒饭,在旁边问道。
“没有,就是馒头和咸菜。”凤珍摇摇头,说完继续吃自个的。
“得嘞,起码能吃饱。”唐植桐见过农场那边社员的午饭,确实是馒头,但从颜色上看基本属于全面面粉,比市局调配过去的差很多,估计凤珍吃到嘴里的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过这年头能有这种机会也不容易,不能挑剔。
在家吃了顿早饭,唐植桐带上五六半匆匆赶往押运处。
今天押运处值班的人少,不用处理财务工作,但必须得过去再带些报纸回农村。
上次带过去的报纸收到了大家伙的好评,人多纸少,那点不够用,唐植桐在回来的时候,接受了不止一位同事让捎报纸的委托。
在进大门的时候,唐植桐被门卫给喊住了:“唐科长,这有你的一封信,还有报纸。”
“好嘞,谢谢。”唐植桐从门卫手里接过来,先看信,看寄信地址和笔迹是武爱军来的。
进了门,唐植桐先把信拆开,打算看看这老小子又有什么事。
信里其实也没说啥,遮遮掩掩的主题思想就一个:30号、31号,你哪天有空我去你单位找你坐坐
看完信,唐植桐乐了,嘿,这老小子,是来找我,还是喊着我给他打辅助
再看看邮戳上的投递日期,已经在投递两天了,也不知道武爱军没有收到回信会不会等的心焦。
虽然没看到,但唐植桐觉得武爱军已经跟热锅上的蚂蚁差不多了。
为了安武爱军的心,唐植桐决定给他回一封信。
农场那边的农活已经告一段落,麦收昨天结束,麦场场地有限,放不下那么多人,昨天苏庆祥跟几位领导商量了一下,明天会撤回一部分人,唐植桐打算跟着大家一块回来。
这样的话,后天上午自己会正常坐班,就让武爱军后天上午过来吧。
当然,让武爱军过来,有友情的因素在里面,也跟马薇透没有抗拒武爱军的原因在里面。
至于他俩以后成不成,得看他俩交流的情况了,唐植桐并不打算插手。
最终,唐植桐还是打开了财务科的门,匆匆的给武爱军回了一封信,然后直接放到了分拣科。
又从其他科室搜刮了一通库存报纸,唐植桐才蹬上自行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