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807给大学生一份大礼(2 / 3)

换来的,一斤救济粮能换两斤多发霉的粮食呀!

发霉的粮食口感是差了点,但好歹也能吃,粮食多一些,好歹也能让那边生产队多吃一阵子。

我可以拿自己十三年的组织龄保证,公社没有从中贪墨一两粮食!

这事是我一手操办的,跟公社里其他同志无关,唐代表若是追究的话,请把这点一并跟组织上说明。”

“我不追究。”唐植桐摇摇头,将笔记本合上。

这个一把手是个有担当的,最后不仅没有瞒着,还选择选择一力承担,从表情上就能看出他做这件事情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别人对四九城之外的情况可能不了解,但唐植桐不仅看过某些地区幸存者的口述文章,还曾亲自问过自家的某位长辈。

长辈说58年大炼钢铁,地瓜烂在地里没人收,等到了冬天,实在没东西吃,就去挖地里的烂地瓜吃。

烂地瓜的味道并不好,吃到嘴里发苦,但就这种烂地瓜,吃没了也就没了,开始吃干枯发霉的地瓜秧……

公社领导能冒着风险将救济粮变成双份,已经是在想尽办法尽量保全社员了,若是这样还被追责,那以后谁还敢再设身处地的为社员想?

公社一把手见唐植桐不追究救济粮的事情,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唐植桐又抛出了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我这一路走过来,看到很多生产队的情况并不乐观。夏粮抢收的时候,人手上会不会不凑手?”

面对部分生产队困难的粮食供应和社员的身体状况,唐植桐终究是不落忍,起了帮一把的心思。

夏收很重要,这时候没有什么机械化收割,完全靠人力一点点的割、一点点的碾压、一点点的晒。

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半个月。

如果天公不作美,夏收就会变成抢收,一旦让雨淋了粮食,大半年的忙活将会化为乌有,这不仅是社员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

“唉,我们一直在协调人手,也在协调粮食,起码让社员到时候顿顿能吃上干饭。”夏收是接下来一个月内的头等大事,公社这边不可能不重视,但根据上面的规划,今年公社里小麦种植数量多了,但社员人数没多大变化,而且社员的身体状况远不如往年,这就令人很头疼了。

“我留您个联系方式吧,我回去看看发动一些大学生过来参加夏收,到时候您这边准备好农具及住的地方,吃的方面尽量让学生自带。”有了上一次跟物资局合作给同学们找兼职的经验,唐植桐将此次的目光瞄准了大学生。

不过这次肯定跟那次不同,那一次有钱拿,这一次明显免费,不过学生也并非只付出,因为参加夏收可以抵每学年的生产劳动安排!

唐植桐有理由相信学院那边是乐意接受的。

把全校学生每年送到各个单位去参加生产劳动是项工作量很大、很繁琐的工作,因为每家单位能拿出去来的工作岗位不同,而且生产旺季、淡季也不同,这些需要反复沟通,更何况远一些的地方还得乘火车出行,中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唐植桐觉得参加生产劳动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让大学生了解什么生产流程、生产技术,背后的深意是让大学生对劳动的艰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把屁股坐歪了。

既然都是劳动,那肯定是去最艰苦的地方、去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能给大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哎呀!那太好了!唐代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啊!干粮就不用自带了,来帮我们抢收,我们管了!”公社一把手听唐植桐这么说,喜出望外的拉着唐植桐的手,上下摇的欢快。

干粮是不用大学生自己带的,以前地主抢收还得好酒好菜伺候着短工、麦客呢,公社总不能连旧社会的地主都不如吧?

对于公社一把手的大方,唐植桐欣然接受,有“管饭”这个待遇在,相信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乐意来乡下体验一番吧?

各方面都有得利,唐植桐觉得这计划可行!

到时候同学们一定很惊喜,而且会对自己感恩戴德……吧?

今晚唐植桐没有走,而是找了个犄角旮旯继续住自己的小木屋。

在这几天下乡的过程中,唐植桐看到路边有孩子吃完丢弃的樱桃核,这说明已经开始有樱桃成熟了。

限于身份,唐植桐不好直接打听谁家种了樱桃,到时候给钱少了不合适,给钱多了也不合适。

农家的樱桃一般都是栽种在自家院子里,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给儿孙们的一点零嘴,不过在这几年,樱桃慢慢变成了采摘下来拿到集市上换点钱或者粮食回家。

唐植桐等的就是明天的集市。

5月8日,星期六,春光灿烂。

唐植桐骑着自行车,打听着来到集市。

集市的规模不算大,但收税的人不少。

收税大概是公社这边默许集市存在的条件之一吧。

收税的一般不苟言笑,说话也比较冲,一言不合就对来集市卖东西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