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路上孙亮自杀,护送他的人都被判罪处死。孙休分析会稽南部置建安郡,分宜都郡设建平郡。
孙休酷爱读书,想要找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一起讨论学问。
但张布觉得这两人性格过于梗直,恐怕会将自己的过错说给孙休,于是便一直劝谏孙休不要与这二人商讨学问。
孙休回答说自己对历史事件很了解,允许韦曜等人进宫讲解书籍,重新学习也无妨。
他已做好防备,不会因担心韦曜等人说出一些坏话而有所顾虑。
起初孙休为王时,张布为他身边将督,一向受到他的信任喜爱。
及至孙休登基,对张布厚加恩宠,故张布专擅朝廷大权,做出许多无礼的事情,害怕自己的过错被韦曜、盛冲说出来,因而特别担忧。
孙休虽说明白其中用心,心里对此不痛快,更担心张布因怀疑畏惧而生出变故,竟然就张布的意思,废止了自己讨论学问的行动,不再让盛冲等人入宫。
永安六年(263年),吴国交趾太守孙谞贪婪残暴,被百姓所厌恨,孙谞在此之前挑选了郡中手工匠人一千多名送往建业,恰好此时孙休又派遣察战邓荀到交趾去,而邓荀擅自调用孔爵三十头送往建业,百姓害怕遥远的劳役,于是就图谋作乱。
夏季,5月,郡吏吕兴等人谋反,杀死孙谞,派使者前往魏国,请求任命他为太守以及领兵,这样交址也叛吴降魏,孙吴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
冬10月,蜀国因为魏国要对其征伐来使告知吴国。
21日,建业石头小城失火,烧毁西南部一百八十丈内的建筑物。
22日,孙休派遣大将军丁奉督率各军向魏国寿春挺进,将军留平另到南郡见施绩,商讨进兵方向,命将军丁封、孙异前赴沔中,救援蜀国。
蜀主刘禅投降魏国,消息传来后,停止了救援的行动。丞相濮阳兴建议选取屯田一万人作军队。分拆武陵郡置天门郡。
孙休因武陵五溪夷与蜀国接壤,蜀国灭亡后,害怕五溪夷人叛乱,于是就让越骑校尉钟离牧暂代武陵太守。
魏国已经派遣汉葭县长郭纯暂代武陵太守,率领涪陵百姓进入迁陵界内,驻扎在赤沙,引诱各夷族部落进攻西阳,郡中一片震恐。
钟离牧率领他的兵士夜间就上了路,沿着危险的山路行走了近二千里,杀了作恶之民中怀有异心的首领一百余人以及同党一千余人,郭纯等人四敢逃走,终于平定了五溪夷等地。
永安七年(264年),正月,大赦。2月,魏国大将钟会死于部将兵变,邓艾被武将田续所杀,百城无主,孙休于是有兼并蜀国之心,但巴东防守坚固,兵士不能通过,于是让抚军步协率兵向西挺进。
巴东守将罗宪实力薄弱不能抵抗,就派参军杨宗突围奔向北方,向安东将军陈骞告急,又给晋公送去文武官员的印缓和人质。
步协攻打永安,罗宪与他交战,大败步协。孙休大怒,又派遣镇军陆抗等人率三万兵士增缓对罗宪的包围。
4月,魏国将领新附督王稚渡海袭击句章,掠取官吏、财货及男女百姓二百余人。
7月,海盗攻破海盐,杀死司盐校尉骆秀。孙休派中书郎刘川发兵至庐陵。
豫章郡百姓张节等人叛乱,人数聚集一万多人。吴国进攻包围罗宪近6月,晋王派遣荆州刺史胡烈率步骑兵二万人攻打西陵以救援罗宪。
7月,吴国军队撤退。吴国再分交州设置广州。24日,再次大赦全国。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卧病不起,口不能言,就用手书叫丞相濮阻兴入内,又让太子出来拜见濮阳兴,孙休拉着濮阳兴的手臂,手指着太子托付给他。
公元264年9月3日,吴王孙休去世,谥为景帝。群臣尊朱皇后为皇太后。
景帝驾崩后,因为太子只有十岁上下,诸臣请求改立长君,因此濮阳兴和张布违背了景帝意愿,迎立其侄孙皓为帝,但后来二人很快就被孙皓借口处死,而景帝朱皇后和太子也被逼死了。
孙休,出生于嘉禾四年,是东吴大帝孙权的第六个儿子。
一般来说,非嫡非长的他根本不会与皇位有任何联系,没成想在未来他真的能成为东吴的皇帝。
已经18岁的孙休被封为琅琊王,封地为虎林这个长江边沿战略要地,很显然,孙权的想法就是希望诸王能够成为东吴的屏障,与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想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同年,孙权驾崩,太子孙亮继位,因其年幼,遵照遗诏,由太傅诸葛恪辅政。
诸葛恪认为诸王位于战略要地,有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将这些藩王改封,而孙休就被迁往丹阳郡。
在那里,孙休与当地太守李衡不睦,上书改封,于是朝廷将其迁往会稽。
孙休在会稽郡居住六年,期间他结交当地太守濮阳兴和左右将督张布,有着很深的友谊。
太平三年,孙休梦见自己乘龙上天,回头看不到龙尾,醒后不解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