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朱桓(2 / 3)

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进而割占淮南,北伐曹魏。孙权询问陆逊,陆逊认为朱桓的策略不可行,没有采纳。

朱桓率军与陆逊、全琮一起在石亭(今安徽舒城县境内)围攻曹休的军队,曹军乱作一团,

丢盔弃甲逃走,丢弃粮草辎[zi]重无数。曹休兵败后果然率领残兵逃到夹石(今湖北远安县洋坪镇),

魏将贾逵听说曹休兵败,水陆并进紧急赶来救援,东吴军队这才撤退。朱桓从破曹休,次年因功升任前将军,兼任青州牧,假节

东吴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魏国庐江郡主簿吕习请求东吴派兵接应,打算充当内应开城投降,

朱桓与卫将军全琮率兵前往接应。抵达后,没想到事情败露,大军只得撤退。

庐江城外有一条大河,吴军各部兵马相继渡河离开,朱桓亲自断后。庐江郡太守李膺整顿兵马追击,

准备等吴军渡河到一半时发起进攻,然而看到朱桓亲自断后,魏军却不敢出动。

当时全琮是全军统帅,孙权又派偏将军胡综来传达诏命,参与军事指挥。全琮因大军出动却没有收获,

商议之后,打算部署指挥众将袭击魏国城池。朱桓素来高傲,耻于受二人指挥,于是前去见全琮,

追问为什么要临时出兵。朱桓激动发怒,与全琮相互争论。全琮想为自己开解,就说是胡综的意思。

朱桓听了更加恼怒,回到大营就派人去叫胡综。胡综到了营门,朱桓出去迎接,打算对胡综动手。

有人从营帐旁边的偏门跑出去,告诉胡综让他回去。朱桓出了营门,没看到胡综,知道是左右侍卫所为,

当即砍杀了向胡综报信的人。手下佐军前来劝谏,朱桓又把佐军也杀了。朱桓声称自己狂病发作,

回到建业(今江苏南京)治病。孙权爱惜朱桓的功劳和才能,才没有对他治罪,下令让他的儿子朱异代为统领部下,

又派医官前去给他看病,几个月后将他送回濡须中洲。孙权亲自为朱桓置酒送行,希望他早日病愈康复,

再统率兵马以图伐魏。朱桓感念于心,表示愿当重任,为国分忧。

朱桓轻财重义,他记性很好,和别人见一面几十年都不会忘记,他部下有上万将士,朱桓连他们的妻子儿女都认识。

朱桓爱护将士,又庇护他们的亲属,自己的俸禄和产业全都分给部下。后来朱桓病重,所有将士都为他感到担心。

东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朱桓病逝,终年六十二岁。部下将士及家属,无不哀痛追思。

朱桓家无余财,孙权特地赏赐食盐五千斛,用来为他办理丧事。朱桓死后,儿子朱异继承了他的爵位。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朱桓以勇敢刚烈而著名,生性高傲,耻居人下,每次临阵交战,

受到别人节制指挥而不能自由行动,他总是要怒气冲冲、激愤不已。但朱桓轻财重义,记性很好。

爱惜将士,家无余财,得到将士拥戴。他病逝后,部下将士及家属,无不哀痛追思。

东晋史学家孙盛评价:作为臣子而作威作福,于国于家都是祸患。朱桓这个人残忍嗜杀,

好比虎狼,君王尚且不能随意杀人,更何况他只是将相。俗话说,得到一个人却失去一个国家,孙权纵容朱桓犯罪,有损国家法度,得不偿失。

南宋学者张蛑[ou]评价:自古以来依靠长江天险的人,屯兵占据险要,但能够击败敌人取得胜利,

多数在长江北岸。因此吕蒙修筑濡须坞,而朱桓以偏将的身份却能击退曹仁的大军,诸葛恪修筑东兴大堤,

而丁奉以区区三千兵马,能击败胡遵七万人。转弱为强,是形势使然。

南宋学者章如愚评价:像程普、黄盖、甘宁、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贺齐、凌统、全琮、

吕范这些人,都是智谋足以统率军队,勇武足以击败敌人,没有一个人是不称职的。

宋末元初学者郝经评价:朱治、吕范因劳苦功高被重用,朱然、朱桓胆略勇武著称,他们几人都隐约有古代大将的风度。

三国时期,东吴将军朱桓得到一个婢女。每天夜里睡下后,婢女的头就飞走了,有时从狗洞中进出,

有时从天窗中进出,飞翔时用耳朵当翅膀。天快亮了,头又飞回来与身体复合。这样的情况发生多次,

睡在旁边的人觉得奇怪,有天晚上就点了灯去查看,发现婢女身体还在,头却没了,体温稍低,

呼吸也正常,于是就用被子把她的身体盖住。等到次日一早,她的头回来了。碍于被子遮住了身体,

不能和身体复合,两三次都掉在地上。那头非常忧愁,呼吸也变得很急促,看起来好像快要死了。

于是,旁边的人就拿开被子。头又飞起来,连接在脖子上。过了一会儿,她就气息平和了。

朱桓认为这个婢女是妖怪,感到害怕,不敢再收留她,赶紧打发她离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