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尚、张郃等人先后击败吴将孙盛、诸葛瑾,包围江陵城。
江陵是长江中游交通枢纽之一,是关乎东吴安危的重要节点,在孙盛、吕范、诸葛瑾都战败后,
孙权又派潘璋、杨粲等将来救,皆不得胜,而更要命的是,城内发生疫病,能跟随朱然守城的兵卒仅有五千人,
若是江陵城破,曹魏不仅能够“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还能直接视长江天险为无物,既可深入东吴腹地,又可溯江而上打蜀汉。
留守江陵的朱然自然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而自己没有援军,敌人还是曹真、张郃这样成名日久的宿将,
可就是这样十死无生的境地,竟然能被他直接逆转。魏军兵临城下,朱然镇定自若,先是效仿张辽故事,
趁魏军合围未成主动出击;后又据城固守,力抗半年之久保江陵不失,直到双方重新握手言和,“由是然名震於敌国,改封当阳侯”。
由于蜀吴弱而魏强,两国重新走向联合,共同抗曹,朱然得以继续活跃在对魏作战前线。
黄武七年(228),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向曹魏大司马曹休投降,实际上是孙权的诱敌之计,
在陆逊的指挥下,朱然等人在石亭大破曹休,使得曹魏短期没有能力南征,孙权顺势称帝,拜朱然为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
作为东吴荆襄方面军事最高统帅,朱然一直积极在襄阳樊城一带发动攻势,不过大都无功而返。
黄武五年(226),魏帝曹丕驾崩,孙权派遣朱然等将率领二万人围攻江夏郡,被荆州刺史胡质击退;
嘉禾六年(237),孙权又派朱然攻江夏郡,再度被胡质击退;赤乌四年(241),朱然征樊城,虽用朱治之谋攻破樊城外围,但依然被胡质等人击退。
赤乌九年(246),屡败屡战的朱然再度挥师进攻荆襄粮仓——柤中,就连孙权也没自信了,暂时扣下朱然的表奏,
本以为朱然这次又是损兵折将,没想到已是花甲之年的朱然依然能够持刀上马,并带来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