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2章 政斗无处不在(2 / 3)

这种统治模式与沙华鱼人的创世神话有关。

创世之初,整个世界都是无边汪洋,海水无处不在,这个时候,混沌中并无上下与日夜之分。

水中孕育出了三枚卵。

首枚卵壳破碎,第一位神祇破壳而出,被称之为被食者。

被食者最初的形态形如巨大水母,四处游曳,生出了种种海中生命。

被食者乃是一切生命的表象,它不知畏惧、不怕生死,四海内的生命皆为兄弟,就像海马不认为自己与金枪鱼有什么差别。

第二枚卵随后破碎,第二名神祇诞生,形似巨鲨,乃为吞噬者。

吞噬者胃口极大,不知满足,他永不停歇的吞噬着被食者,但被食者并不了解自己已经被吃,于是死亡在这个世界降临,大家开始懂得了自然的二元性,比如生与死,食与被食。

第三枚卵最后破碎,最后一名主神教诲者诞生,她形似一名雌性沙华鱼人,教诲者要比整日缠斗不休的另两名主神聪慧。

教诲者也会吞噬被食者,但是她尊重后者的牺牲,同时她还小心翼翼的避开吞噬者的吞噬,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得了成功,万一失败,她也早已经诞下了新的教诲者,如此一来,生命轮回一说便在这个世界产生了。

直到某一天,被食者不堪其扰,主动前来寻找教诲者,询问道:“告诉我,我的姐妹,你为何总能避开我们的那位兄弟?你的秘诀是什么?”

教诲者向被食者解释了万事万物在完美的生命中循环中所扮演的角色,她还提及了避开吞噬者的种种方法,例如速度、伪装、甲壳、尖刺、獠牙与利爪等等。

于是被食者由于内心深处两种互相交战的欲望而痛苦万分。

一方面,他希望不再受到吞噬者的欺凌吞噬。

另一方面,他又渴望成为完美生命循环的一部分。

在极度的混乱中,被食者开始分裂,宇宙也随着他开始分裂,天空从海洋中分离出来,空气首次出现,海洋的底部也出现了固态土地,而陆地开始从海中升起。

被食者的一部分逃到了干旱的陆地上,在那里,吞噬者永远无法追踪而至。

面对宇宙全新的秩序,吞噬者也摸不着头脑,于是他也去找教诲者,这是吞噬者第一次用语言与智力请教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诲者解释说,那是由于宇宙分裂了,他们的兄弟被食者,身上恶的那一部分,不愿意成为大自然和谐循环的一部分,所以逃到了一个邪恶的领域中去了。

她告诉吞噬者,不要前往那片邪恶的领域,否则他将会干旱而死,于是世界便分成了善与恶、水与陆两个部分。

这个创世传说构成了沙华鱼人的核心思维模式,熟知了这个传说,才能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剖析。

被食者、吞噬者与教诲者看似是三位,实则是一体。

被食者代表的是世界万物,那些作为食物的部分,即指海洋中的其他生命,也指沙华鱼人自身。

吞噬者则指的是雄性沙华鱼人,也可以视为沙华鱼人之神瑟寇拉的核心形象,代表着吞噬、生存、掠夺、战斗与统治。

教诲者则指的是雌性沙华鱼人,代表着智慧与繁衍。

在沙华鱼人的眼中,弱肉强食是善,懦弱逃避是恶。

他们没有办法深入涉猎的大陆,无疑就是最恐怖、最邪恶的领域,而那些陆地种族就是邪恶的代名词,袭击吞噬他们,让他们重新回归自然轮回,那不是在作恶,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也就是解释通,那些沙华鱼人为什么会冒着巨大的风险,袭击沿海智慧生命的村镇,这不仅仅是猎食,还是一种神圣献祭。

代表着吞噬者的雄性沙华鱼人占据部落主导地位,那是天经地义的,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中,对于他们出色的狩猎技巧更为依赖,是他们部落得以延续生存的基础。

但是这种以力量与兽性维持的原始统治,到了物资充沛的维洪海域,明显就不好用了。

不仅那些部落之间在沙华鱼人亲王的带领下内斗不休,他们还会时不时的贸然袭击沿海的城镇,招来那些陆地种族的疯狂报复。

在这种背景下,曾经作为他们副手的宫廷大祭司们选择秘密联手,将自己部落的沙华鱼人亲王取而代之,组建成大祭司议会,共同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沙华鱼人城市。

这个过程自然是无比漫长的,里面牵扯到了一系列的阴谋诡计,比如怂恿自己曾经效忠的沙华鱼人亲王卷入战争,甚至主动送他们去死,等到其战死沙场后,在部落内部打压四臂沙华鱼人贵族,迟迟不让自己的部落产生亲王,从而掌控大权。

沙华鱼人女祭司本身就掌握着信仰与内政,尤其是沙华鱼人的教导抚育权,在培养自己的势力方面,拥有充足的便捷性。

等到那些沙华鱼人亲王察觉到情况不对时,为时已晚。

维洪海域的沙华鱼人部落掌控权大部分已经落在了那些女祭司手中,除了极少数沙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