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论“家学”的重要性(1 / 2)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2764 字 2024-04-21

“官家,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您一定要记下“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圣人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当了官,能力便越大,但身上的责任便愈重,需要为百姓做主,需要为朝廷出谋划策,需要辅佐官家,您觉得呢”

叶安觉得自己说的还是不错的,最少眼前的小皇帝已经开始明白了他的教学思路。

赵祯点了点头道“先生说的是,朕知晓您的意思,人的地位越高,越要担起重任这样便能利国利民”

叶安刚要点头夸赞,但马上遭到了小皇帝的质疑和怒怼“可先生,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与做官有什么关系与能力有什么关系这句话的本意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而更进一步;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学识运用到做事之中。”仕,做事也非入仕做官也”

哈了个擦

叶安觉得该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明知道儒家经典是自己的短板,还非要用这东西来举例,去教一个被儒家经典熏陶,被一群大儒教授长大的“知识库”,这不是自找难堪吗

叶安咬牙切齿的望着赵祯“官家,若是臣再引经据典来举例,您就抽我”

“先生何有此种癖好哈哈”

瞧见赵祯大笑,叶安也忍不住呵呵起来“臣这是在活跃课堂气氛,那什么莫要告诉渊汆先生”

赵祯不禁莞尔“叶侍读你还是把帝王的本质告诉朕吧”

叶安摇了摇头“现在还不是时候,待下次臣来授课,便会告诉您的,今日多说无益,散学”

看着日头已经偏西,赵祯不自觉的看了一眼资善堂中的滴漏,惊讶道“未曾想以过了俩个时辰朕竟毫无所查,先生授课端是奇异的紧”

叶安笑了笑“不觉得时光荏苒吧官家莫要着急,散学之后还请官家完成课业。”

赵祯已经习惯了被先生留下课业,微微一笑道“哦,不知叶侍读有何课业留给朕朕今日要临帖数百,还有渊汆先生的经义,背诵杨师傅所授的典籍段落”

叶安笑了笑“臣的课业不是要写下来的,也不需咏诵,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您只需想一想便好,是一道数术之题哦”

赵祯松了一口气道“那便请叶侍读道来。”

瞧见他自信满满的样子,叶安狡黠道“说一个池塘中有浮萍些许,一日翻倍,十日则遍布池塘,问几日半之”

赵祯愣了一下,随即道“叶侍读的课业便是如此”

叶安点头道“便是如此,但官家却要自己想,当然若是实在不行也可询问宫中之人。”

瞧见赵祯眉头紧锁,叶安提高声音道“这题目臣的婢子也做了,至今不知其解”

赵祯小脸微微一红,随即望向叶安道“朕是皇帝,你不该用此即将之法但你的话朕记下了”

叶安摸了摸鼻子,最后这一下确实让自己有了心惊胆战的感觉,小皇帝人不错,底子也好,若是好生引到,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大宋吧

只是他没儿子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这是个大难题啊

叶安打算出门,但看见远远站着等候的蓝继宗便知道自己走不了,“家教”上了一下午的课,“家长”也在隔壁听了一下午,该到了谈话的时候了。

此时的蓝继宗对叶安的态度转变许多,望向叶安的模样就像是在看一个出息了的“后辈”,这让叶安大为不爽。

“我可没有入宫的打算,蓝大官这样盯着小子作甚怪渗人的”

“哈哈可不敢让你入宫为侍,阳城县君怕是会打到宫门前与某家理论的”

“阳城县君谁啊”

“秦大家,娘娘已经敕封请大家为阳城县君,正五品的诰命”

叶安的嘴角抽搐,干咽了一下口水道“我还没有品秩呢封了她五品的诰命夫人,那我以后的地位还不如她这实在是圣人恩典”

瞧见刘娥缓缓走出偏殿,叶安立马改口,躬身向刘娥道“侍读学士叶安参见圣人”

刘娥瞥了一眼叶安,微微皱眉道“你不是要为官家讲授帝王之道吗怎生开了个头便没有下文了还有最后留的那道数术之题是何意难道也是你要教授官家的学问”

一连串的问题连珠炮似得提出,叶安干咳一声道“圣人,臣的家学颇为复杂,但好在分门别类,有儒学,有数术,有格物,有政治,家中长辈和先生们曾言,通达一学之人,可出世行走天下然入门容易,练达却并非易事,有人穷其一生而唯有寸进,但这寸进之功便让人欣喜若狂学者同贺,处处褒赞”

这次换刘娥震惊了,没想到那个世界的学问居然如此高明,她哪里知道其实后世的学问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只是量变引起了质变而已。

回头看了一眼站在边上的王渊,见他微微点头,刘娥便知道叶安说的话并非虚言,缓缓开口道“你的意思是要以这诸多门类向官家授学”

叶安点头却又摇头,在刘娥略微不满的表情中开口道“叶安只是让官家对臣的学问感兴趣而已,儒学臣是万万不敢教授官家的,至于其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