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古有军队驻扎,这刺激了当地贸易的发展。
如果没有贸易和军事这两个因素,理论上来说,达庞应该是可以超越纳蒂廷古的,因为达庞的农业发展条件实际上更加优越,不管土地肥力,水源上都比纳蒂廷古更具有优势。
1935年11月6日。
洛美港。
卡尔皇储和斐迪南大公二人,乘坐的东非货轮在此处靠岸,对于多哥兰这个陌生的地方,二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这里就是多哥兰的洛美港,发展的很不错么!”卡尔皇储站在甲板上惊叹道。
斐迪南大公说道:“洛美是东非在几内亚湾最重要的战略支点,所以,他们在经营这里的时候,肯定不吝啬资源,加上这里是多哥兰首府,所以发展已经足以比肩一些东非的小城市。”
“即便和原本奥匈帝国许多城市相比,洛美也算经济不错的地方了,不过,洛美的景色确实十分怡人,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洛美市的景色确实十分出众,尤其是从陆地看向大西洋面,水天一线,十分壮丽,笔直的海岸线和纯净的沙滩,东非风格的城市规划,融洽的交汇在一起。
卡尔皇储说道:“东非的城市规划,在全世界都是别具一格的,而洛美在城市布局上和罗安达很像,不过这座城市规模远不及罗安达那种大城市。”
“以后,如果我们在领地上,能够将城市建设成洛美这样,感觉也很不错。”
斐迪南大公对于城市建设倒不是很感兴趣,他对卡尔说道:“我们这次来多哥兰可不是为了游览的,而是为了重塑家族的荣光,洛美确实很漂亮,不过,我们到了领地后,最好把钱都花在刀刃上。”
“这次我要去的达庞镇,我打算将其优先发展军事要塞,至于城市建设,也要等彻底在多哥兰北方站稳脚跟后再考虑。”
“达庞镇的军事压力还是不小的,从地图上来看,他的北方是法国殖民地,西面是英国殖民地,新奥地利想在那里立国,就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
斐迪南大公原本在奥匈帝国,就主要在军队活动,所以他更倾向于实用主义,侧重于军事上的发展思维。
卡尔皇储对他的看法也颇为认同,不过也有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在军事上,只要不先动手和主动挑衅英法等势力,安全是可以得到东非保证的。”
“对于我们即将去的地方,我也有所了解,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尽快发展人口,所以,更多的工作,应该放在农业开发领域。”
“毕竟,移民也是需要吃饭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农业支撑,我们想大规模增加领地上的人口,就不具备可行性。”
对于人口这个最要紧的问题,斐迪南大公也感觉有些无力,他说:“东非划给我们的区域,总人口听说才一万多人,分担到我们两块地盘上,一家也就几千人。”
“人力的极度缺乏,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大的问题,有了足够的人口,我们才能再干其他事。”
“卡尔,你对于这点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斐迪南大公主动请教道,在行政工作上,他没有卡尔皇储有经验,毕竟卡尔皇储再怎么说,以前在奥匈帝国也参加过许多政务工作,参与整个庞大帝国的治理。
卡尔皇储说道:“优先发展农业,最好先把耕地开发的框架搭起来,我们可以先把资金,投入到购买一批农业设备上来。”
“否则光依靠人力和畜力,进度就会慢太多,人力方面,我们两家领地人口太少,就算使用奴隶,也很难弥补缺口,至于畜力,性价比也不高,除非我们重点发展畜牧业。”
“所以,对于农业装备,我们应该放在首位,既可以加快我们的开垦工作进度,也可以加速领地的工程建设进度,就比如建筑材料运输,还有水利建设,拖拉机等农用器械,都可以完成。”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我们两家的领地,地广人稀,使用农业器械在前期开发上,效率最高,先把土地开发出来,然后再发展小农经济,加快人口的自然增长。”
“最好先把我们各自领地的人口提升到万人以上,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接下来的行动。”
“而人口如果能够在较短时间里,超过五万,那我们在西非也就能真正意义上站稳脚跟了。”
五万人看似不多,可如果新奥地利王国和哈布斯堡君主国的人口都能达到这个量级,两国就具备了对外扩张的最低要求。
他们周边可以扩张的区域,本身实力也算不上多强,英法两国的殖民地,甚至只需要数百人就可以维持。所以,只要能够抵住英法两国的反扑,对付那些非洲黑人势力,基本上是手到擒来的事。
卡尔皇储说道:“总而言之,前期殖民地发展上,我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毕竟我们缺乏经验和人手。”
“在人力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发展,也必须采取保守的办法,主要方向完全放在农业上,工业可以往后拖一拖,毕竟我们本身可以从东非获取工业品甚至是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