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就在地中海比较靠中间的位置,从班加西到地中海沿岸各个地方距离比较均匀,对于一些货运来说,能够进一步节省海上运输成本。
尤其是对西欧和非洲西北部的国家,比东线最后从苏伊士运河北面的塞得港出发,要节约近一千公里的海上距离。
可以说,北非铁路建成后,不考虑空运的话,这条线路就是东非抵达欧洲,尤其是西欧最快的路线。
因此,对于那些高附加值或者追求时效性的商品而言,选择北非铁路一线,也是可以考虑的。
而对于北非铁路沿线,尤其是东非境内北非铁路沿线的省份和城市,北非铁路在对环地中海贸易更具有性价比。
威廉二世对于北非铁路显然是很感兴趣的,因为这条线路,对南德意志有同样的作用。
他说道:“我们对北非铁路同样很感兴趣,方便东南部和欧洲,北非国家的贸易,我们正在考虑建设的南方铁路,或者可以和北非铁路进行对接。”
克里莱蒙回复着说:“对于这一点我们当然持欢迎态度,毕竟两国经济本身融合度就很高,而南德意志王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人口经济上也有了一定规模,对接北非铁路后,对于南德意志东南地区绝对是利好的。”
虽然南德意志王国在国土上是一个大国,甚至接近两百万平方公里,但是,因为环境和水源的原因,其人口分布十分不均衡,其国土大部分区域,都是沙漠和极为干旱的区域,人口和城市九成以上生活在南部。
在1935年,南德意志王国总人口大约五百八十万,而其中接近四百万就生活在沙里河到乍得湖这片区域,也就是南德意志王国的东南地区。
这是一个很好的成绩,毕竟在非洲人口超过五百万的国家和地区并不算多。
在1935年,非洲国家人口排名中,除了南德意志王国以外,可以确定超过五百万的国家,也就只有东非,埃及,英属尼日利亚,阿比西尼亚,阿尔及利亚,这五个国家和地区。
至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缺乏可靠的数据,亦或者比较割裂,就比如摩洛哥,就分为法属摩洛哥,西属摩洛哥还有一个所谓的国际区,如果摩洛哥完全统一,人口可能也就和南德意志王国相当。
除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以外,其他国家和殖民地人口,有几十万的,一两百万的,还有三四百万的,但是真正超过五百万的大概率没有。
现在南德意志的人口,放在整个非洲来说都不算低的,但是南德意志王国才建国多少年,和那些国家根本没有可比性。
如果考核非洲各国的综合实力的话,南德意志王国更是能挤进前三,其国力和埃及相当,但是埃及的人口是南德意志王国的三倍还多。
埃及人口接近两千万,这还包括前世苏丹的几百万人口,因为东非的存在,所以英国加快了埃及和苏丹的整合。
得益于此,埃及现在稳坐非洲第三人口大国地位,仅次于东非还有英属尼日利亚。
除了人口优势以外,埃及对比南德意志王国还有许多优势,就比如埃及开发历史悠久,且现代化进程更早,在阿里时代,埃及就已经初步进行了现代化尝试,只不过后来被英法打断。
但是不管怎么说,埃及在南德意志王国成立初期,资本和底蕴远比后者深厚。
南德意志王国发展到今天,固然有外部的帮助,包括东非,罗马尼亚还有锡格马林根,但是东非对南德意志王国更多是持放养态度,主要支持更多是保障其军事安全,提供一些经济上的优惠政策。
而罗马尼亚虽然王室也是锡格马林根成员,可罗马尼亚并不是王室说了算,加上距离远,对南德意志王国的帮助更有限。
至于锡格马林根亲王国,这是南德意志王国王室的祖地,但是早在普鲁士时期,就和黑兴根一样,名存实亡了,且体量太小,难以支持大规模的殖民活动。
因此,现在南德意志王国能从一块东非提供的殖民地,变成一个中等规模国家,是十分不易的。
威廉二世说道:“虽然说,现在南德意志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往西,但是,东南部作为主要的财税来源地,和东非合作,对接东非市场,显然是最好的结果。”
“以后等到西部也被完全开发,南德意志经济,就能够被彻底激活,内陆方向可以对接东非大市场,并且通过北非铁路,参与对北非,欧洲,中东的贸易,往西,通过沿海开发,加强和东非西海岸,西非,欧洲的联络。”
“现在唯一值得惋惜的就是我们没有获得尼日尔河下游的出海口,否则的话,南德意志王国未来发展潜力只会更大。”
贝努埃河是现在南德意志王国重点开发区域,但是下游的尼日尔河干流,却掌握在英国人手中。
当初,南德意志王国在威廉一世手里,不断向西部扩张,就不可避免的和英国人对上,并且最终被英国强行打断其扩张过程。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在整个20世纪初期,随着英国在海外的不断衰弱,尤其是远东帝国和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