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这条新的东非到欧洲的商路被激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原本东非境内的铁路沿线行政区划,就成了阻碍。
“长期以来,包括整个阿赞德高原区域,都属于帝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当地的四个省份,也成为北方经济中的洼地。”
“帝国北部本身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发展水平就相对滞后,所以,提振阿赞德高原区域经济,已经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东非对南方还有大湖区等地的政策倾斜,两地经济已经有了很大起色,而这就让东非北部经济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北方已经事实上成为了东非区域经济水桶的最后一块短板。
弗里德里希皇储接着说道:“而阿赞德高原,本身就是帝国北方经济格局中的关键节点,如果能够将当地发展起来,就能够打通北方经济和交通发展的任督二脉,从而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分布带,衔接印度洋和大西洋沿岸。”
阿赞德高原东南连接着大湖区,北部靠近东非西北部的喀麦隆省和加蓬省,是东非北部经济的天然枢纽。
如果这个枢纽不被利用起来,东非东北和西北部就无法贯通,就比如内陆的物产想要通过西部港口出口,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且降低货物运输的效率。
除了阿赞德地区以外,也没有替代路线,来沟通东非北方的经济,因为阿赞德地区的南边就是广阔且难以开发的刚果雨林,而北边则是撒哈拉沙漠。
所以,东非北方的经济交互,就绕不开阿赞德地区,目前东非北方,包括北方铁路在内的,用于连接东西海岸的大部分主要交通线路,都集中经过阿赞德地区,东非也不可能以极大的代价修建一条替代阿赞德高原,穿越雨林和沙漠的铁路。
毕竟,东非北方本就地广人稀,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而且政治地位也不太重要,并不值得大费周章。
因此,阿赞德高原及周边区域的发展,就必须围绕阿赞德地区展开。
关于这一点,可以用远东帝国的河西走廊类比,远东帝国连接西域,河西走廊就是最佳通道,这也是阿赞德地区在东非北方的交通地位。
当然,东非对阿赞德地区的重视肯定远不及远东帝国对河西走廊的重视,毕竟河西走廊关系着其国土安全,而阿赞德高原虽然属于东非边境,但东非北方本身面临的国防压力可以用极小来形容。
同时,东非对北方地区的军事部署,不用完全依赖这里,完全可以通过西海岸铁路来实现,对北方地区的支援和兵力输送。
弗里德里希皇储:“作为边境区域,阿赞德地区也能够借助对欧洲,西非,北非的陆地贸易,适当发展一定的工业,重点发展商业。”
即便有了北非铁路这个契机,东非对在北方发展工业依旧会倾向于保守的发展政策。
毕竟,现在东非的工业产能基本已经饱和,在北方新建大规模工业区的意义不大,且东非北部资源上的短板还是比较突出的。
阿赞德地区,大约就是前世中非共和国所在的区域,当地比较突出的资源,是钻石和黄金之类的,虽然这两样矿产价值很大,但是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程度,远不及那些能源矿产还有金属矿产。
当然,东非还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这里靠近撒哈拉沙漠的原因,生态比较脆弱,水资源相对紧张,这也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所以,弗里德里希皇储才定下基调,在当地只发展适当的工业。
而大力推广商业就很好理解了,毕竟阿赞德地区,本身就属于东非边境,挨着北非和西非,北非铁路开通后,还能和欧洲,中东一些国家进行贸易。
不过,即便是发展商业,也只能对当地的经济进行改善,毕竟东非对外贸易的主流,还是东西海岸。
好在,东非北方本就人口不多,所以即便是能够分得一杯羹,也足以满足当地民众对经济的需求了。
“正是出于以上考虑,这次行政区划变动中,东阿赞德省将被拆分,其西北部分区域和西阿赞德省组成新的阿赞德省,而剩余大部分区域,则划归到巴伐利亚省。”
这样一来,原本阿赞德地区的四个省份,就变成三个,且呈现出三足鼎立的趋势。
弗里德里希皇储接着说:“新的阿赞德省,主要对接和南德意志王国,以及西非方向的贸易,而巴伐利亚省接入北非铁路,成为北方地区新的经济枢纽。”
“巴伐利亚省后续交通的布局,将调整为大湖区和欧洲贸易的中间环节,”
大湖区能够支撑其和欧洲的大规模贸易,激活北非铁路的潜力,所以为了方便后续大湖区和北非的对接,新的巴伐利亚省,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同时,这样也可以整合原本巴伐利亚省和东阿赞德省的大部分资源,减少行政上的开支,推动当地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
“新阿赞德省和巴伐利亚省的重组合并,除了更有利于加强帝国对西非,北非,欧洲的贸易以外,同时,也有利于帝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