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港,以及伊斯特拉半岛上的众多港口。”
别看奥匈帝国失去了威尼斯和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的沿海地带,只剩下伊斯特拉半岛以及少量海岸线。
但是,仅仅是伊斯特拉半岛上的主要港口就多达十几个,要是算上那些小渔港,甚至能超过五十座。
不过,现在伊斯特拉半岛最重要的港口就是的里雅斯特和南端的普拉,这些港口让德国在地中海有了一席之地。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普拉港,普拉港是奥匈帝国海军的绝对核心,至于的里雅斯特虽然也有军事属性,但主要在经济上发挥更大作用,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港。
但是,两地都是奥匈帝国的造船业中心,具备大型军舰建造能力,就比如奥匈帝国的战列舰,远洋舰,潜艇等。
而现在,这些港口连同他们配备的完善造船工业,都进入了德国的口袋,德国不仅在地中海获得了出海口,军事基地,同时还拥有了大型战舰建造平台。
当然,奥匈帝国海军那支世界上也数得上号的强大海军也主要被德国继承。
奥匈帝国海军总吨位在二十万吨左右,加上这支海军舰队,德国海军的总吨位就已经接近日本。
并且,同时能威胁到波罗的海和地中海两个方向,让德国海军的作战范围大大增加,如果未来能和意大利联手,甚至可以威胁到英国在地中海的霸权。
这样一来,德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尤其是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一旦被德国掌控,英国就难受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德国和英国未来成为敌人,但是,按照现在英国的想法,他们还是和法国一样,寄希望于德国先和苏联爆发冲突,那德国自然就对英国构不成威胁。
如果情况超出英国的预期,德国优先对英国开战,那风险也并非不可控,作为地中海霸主,英国在地中海的基地众多,而原奥匈帝国海军力量虽然不容忽视,可也被限制在亚得里亚海里,更别说因为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独立的原因,很多原本奥匈帝国海军重要的港口和基地,现在已经分割出去。
这也是南斯拉夫和达尔马提亚独立时,英国积极出力的原因,就是为了限制未来德国海军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