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奥地利联合共和国(2 / 3)

说的,我们应该摒弃民族主义的危险思想,既然这样,捷克和匈牙利工党也是我们的同志,那就不应该分的这么清楚。”

“既然如此,捷克和匈牙利的同志们,自然也应该加入到大奥地利中来,放下民族主义成见,和我们学习苏联那样,把奥匈帝国组成一个新的国家。”

“所以,奥地利和其他地区分别独立,在共同对抗帝国主义集团,完全是多此一举,我们不如现在就和匈牙利等地区的同志,联合在一起,组成大奥地利联合政府,集中力量和敌人对抗。”

霍纳的辩驳,顿时让独立派哑口无言,他们之前攻讦霍纳,说他是民族主义者,现在,霍纳的理由就刚好利用这一点,既然不要民族主义,那匈牙利,捷克工党也不应该分的这么清,和奥地利划分界限。

否则的话,他们独立后建设的国家岂不是也成为了民族主义国家。

霍纳接着强调说:“世界工党运动本来就是一体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工党政权。”

“大家本来就不应该分的那么清楚,很显然一个大奥地利更有利于日后世界工党政权的建立,我们如果连大奥地利都无法建立,谈何建立一个不分国别,不分民族,所有人在地位和身份上平等的世界工党政权。”

“所以,不管是现实需要,还是长久考虑,大奥地利都应该被建设起来,并且成为世界工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过渡阶段。”

当然,这里霍纳的大奥地利,主要指的是原奥匈帝国下面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合体,而不是真的奥地利,奥地利工党的所谓“大奥地利”派,更多使用“帕勒蒙特”这个单词,也就是议会来表达,这就类似于苏联的“苏维埃”。

而奥地利工党接下来成立的“联合政府”政权的名称,就是德语的“帕勒蒙特共和国”。既然是联合政府,自然也就包括匈牙利,捷克等工党的代表。

当然,匈牙利和捷克等地方工党,是否接受奥地利工党的想法,那就另说了。

联合政府的提出,更有利于奥地利工党拉拢奥地利民众的支持,毕竟有许多奥地利民众并不希望看到帝国的分裂。

而霍纳的提议,也被大多数奥地利工党所认可,包括奥地利工党现领袖科普勒尼希。

科普勒尼希说道:“既然大家有分歧,那我们就通过投票的方式,来确定接下来我党的路线,是走联合路线还是独立路线。”

然后,奥地利工党就展开了投票,最终联合路线被大多数奥地利工党成员所认可。

科普勒尼希宣布了这一结果,奥地利工党的路线也就被定了下来,接下来推翻哈布斯堡皇室统治后,奥地利工党或者说“大奥地利联合工党”,将包括其他地区工党,组成新政府,维持帝国整体上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这其实,就是苏联的翻版。

而统一了共识之后,奥地利工党也不再犹豫,将要发动对哈布斯堡皇室的颠覆运动。

1934年5月4日。

奥地利工党在维也纳等多地,正式发动了叛乱,彻底打破了奥地利的平静,此时,除了匈牙利,达尔马提亚等少数地区之外,奥匈帝国其他地区的动荡进一步加剧。

而此时,维也纳,因为哈布斯堡镇压全国叛乱的原因,本来就兵力空虚,加上奥地利工党蓄谋已久,所以进展十分顺利。

截止到5月6日,维也纳城区大部分就已经被奥地利工党占领,同时,维也纳的其他势力,保皇派以美泉宫为中心,继续和工党对抗。

……

美泉宫。

虽然这里是奥匈帝国权力的中心,但是美泉宫并不在维也纳市中心,而是在其城市西南部,在19世纪以前,美泉宫甚至不在市区范围,19世纪以后,随着维也纳城市扩张,美泉宫才被扩入市区范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工党发生叛乱以后,美泉宫才没有被第一时间波及,帝国政府还能占据城市的西南部和工党进行对抗。

而这时,在美泉宫旁边的机场上,鲁道夫皇帝正在送别皇室成员。

美泉宫为什么会有一座临时机场,这是东非方面给出的建议,恩斯特害怕哈布斯堡皇室被一锅端掉,所以提议鲁道夫皇帝在美泉宫划出一块地方,给东非的运输机留出空间。

而鲁道夫听取了这个建议,毕竟他要考虑家人和皇室成员的安危,所以,四月份一架东非最先进空20运输机,就大摇大摆的停在了美泉宫广场旁边的临时跑道上。

这架空20,能够容纳三十人,任务就是在维也纳爆发问题之后,能够搭载哈布斯堡皇室成员安全撤离。

此时,鲁道夫皇帝站在机场旁边,对卡尔皇储交待道:“这一天比我想象来的还要早,卡尔,以后哈布斯堡家族就要由你来肩负了。”

卡尔皇储还想试图劝说:“父亲,你还是和我们一起撤离吧!乱党随时都有可能攻陷这里,留在维也纳只有死路一条!”

鲁道夫皇帝摇摇头说道:“我或许会离开维也纳,但是也绝对不能离开奥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