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线,从贵国进口武器。”
从东非获得武器购买途径,还有向东非寻求支持,这才是盛督办的真实打算。
现在,盛督办手下的军队,十分依赖苏联的支持,但是,盛督办显然对苏联并不放心,他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势力来制衡苏联在西域的影响。
因此,东非就成为了他的目标,如果能够和东非建立良好的关系,那日后盛督办,就不用担心被苏联卡住脖子。
对于盛督办的想法,霍夫曼也给出了自己的答复:“东非欢迎和西域地方的合作,至于军火交易,我需要和国内联系,不过我相信本土应该不会在意这个简单的要求。”
东非当然不会在意,和西域的军火生意,即便东非不做,苏联也会这么干,所以,盛督办想从东非获得武器进口途径,东非必然不会拒绝。
实际上,盛督办之前就找金陵政府求援过,他在西域不是没有敌人,但是,金陵政府自身都财政“艰难”,哪里顾得上西域。
苏联之心,路人皆知,盛督办之前和苏联合作,完全是没有多余的选择,他可不希望成为苏联的傀儡。
现在,东非人来到迪化,他就抓住了机会,主动提出了合作,从而让东非和苏联形成竞争,这样他的权力和地位才更加安全。
苏联对盛督办的支持,可不是白来的,而是以西域的矿产还有农牧资源作为抵押,就比如西域省的黄金,前世就大量被苏联开发长达近十年之久。
现在,有了东非加入,西域省就多了一条路,苏联不卖武器,他们可以转向东非,同时,对当地的资源开发,还有工业发展,也可以引入东非人和苏联竞争。
就比如一些他们无力开发的矿产,过去只有苏联人有能力开发,他们没有其他选择,也就卖不上价。
现在,就可以让东非和苏联竞拍,出价高者获得资源开发的权利。
霍夫曼就允诺道:“西北国际航线开通后,帝国必然会加大对当地的投资,如果你们需要,也可以从东非进口工业设备还有商品。”
“东非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我们的实力远不是苏联这种落后工业国可以相提并论的,商品质量更是比苏联高出一个层次。”
在霍夫曼口中,苏联都成为了落后的工业国家,不过现阶段,苏联工业和东非相比确实比较落后,不管发展质量还是工业产能,两国之间的差距都很大。
说句不好听的,苏联恐怕未来也没有超过东非的可能性,毕竟就算苏联最擅长的工业规模和体量,也很难超过东非这种同级别的大国。
苏联也就比东非面积大一些,资源多一些,但是,东非有海外市场和原材料保障本国生产,只加上东非本国的海外领土,东非整体资源禀赋和领土面积,就已经不比苏联差多少。
而东非间接控制的地区更多,比如南美大部分区域,就能为东非提供原材料和市场,而苏联海外影响力薄弱。
在人口方面,东非更是压苏联一头,而且这种人口优势,苏联也很难超过东非,除非苏联回到沙俄时代,把人口增长率重新拉回来,受教育的工业人口规模,苏联也很难超过东非。
盛督办对于霍夫曼的话,丝毫不会怀疑,他对世界主流大国发展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现在很多人都说东非综合国力能排在世界第一位,而苏联也就前五水平。
但就是前五的苏联,对于他而言也是一个庞然大物,压的整个远东帝国都喘不过气来,而且这个“怪物”就趴在西域上面。
与之相比,东非这个世界第一的安全感就好太多了,可惜以往,他和东非搭不上线,现在有机会和东非联系合作,他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之后,他开始和霍夫曼领事,就西北国际航线的细节进行了深入沟通,并且以此为核心,还讨论了经济合作,军事合作等问题,双方的协商过程十分顺利。
就这样,西北国际航线就这样在西域省府的支持下,快速构建起来,这条航线在一年之后,也成了东非前往远东帝国最快的交通线路。
从东非的博萨索(亚丁湾)出发,然后经过瓜达尔,只这两座城市东非就可以抵达远东帝国西域省内,然后途径迪化,就可以最终直达西安,山城两地。
总航程七千多公里,如果使用东非最先进的运输机,中间只需要停靠一站,就可以从东非本土,抵达山城或者西安。
当然,博萨索对于东非而言,还是有些偏僻,这只是东非在亚丁湾的一处军事城镇,如果是物资运输,通过博萨索中转,并不是很便利。
不过,相较于日后的驼峰航线,西北国际航线还是更具有优势,这条航线最大的优势,就是安全,尤其是不容易受到战争的威胁。
而西北国际航线的红利,还是最先让西域省吃到了,一年后,也就是1935年,因为西北航线的开通,东非第一次实现和西域省的直接贸易。
军火,药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沿着这条航线,进入西域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苏联对当地的影响,同时,东非的企业也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