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准备后路(2 / 3)

茨还在世的时候,就对这个孙子极为宠爱。

卡尔皇储面色凝重的问道:“父皇,难道帝国局势已经恶化到了这种程度么?”

鲁道夫皇帝有些无力的叹息道:“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哈布斯堡,乃至奥匈帝国未来的都是晦暗的,有一点可以肯定,帝国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因此,我们哈布斯堡也要放手一搏,但是在此前,皇室绝对不能重蹈覆辙,沦落到沙俄皇室的处境。”

“你还有你的母亲,以及其他大部分皇室核心人员,都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我不希望看到沙俄皇室灭门惨案在奥匈帝国的重演。”

卡尔张了张嘴:“那……父亲,你!”

鲁道夫皇帝脸色坚定的说道:“我要留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刻,这样还能给我们哈布斯堡家族在这片土地上数百年的统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只有这样,未来哈布斯堡或许才有在奥地利重新归来的可能性。”

当然,这种可能性只是说哈布斯堡家族未来重归奥地利生活,工作,至于恢复君主制,那就是妄想了。

卡尔皇储:“父亲,或许不用如此悲观,家族在帝国也并不缺乏支持者。”

鲁道夫摆摆手说道:“没有用,我们确实还有很多支持者,但是他们本身就不占据优势,最重要的是,奥地利出了问题,没有奥地利作为基本盘,帝国解体根本无法避免,即便奥地利人支持我们,结局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鲁道夫的认知很清晰,毕竟前世苏联解体,俄罗斯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是即便俄罗斯真支持苏联继续存在,苏联解体的结局就可以避免么?只能说难度极大。

而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核心的奥地利,在帝国中的作用,甚至连苏联里的俄罗斯都比不了。

俄罗斯的人口,工业,经济等等都占据绝对优势,而奥匈帝国里,奥地利人口和匈牙利也就半斤八两,其他民族人口也不差太多,就比如捷克人,波兰人,他们只比奥地利和匈牙利人口少一半,都在五百万以上。

斯拉夫人如果看做一个整体,那就更多了,除了之前说到的捷克人,波兰人,还有熟知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斯洛伐克人和塞尔维亚地人以外,在奥匈帝国里乌克兰人的数量也接近百分之七。

最后还有意大利人在奥匈帝国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即便不把斯拉夫人看做一股势力,他们单个民族,对上奥地利也很难对付,就比如最少的斯洛伐克人,在奥匈帝国也有一百多万人口。

这样,即便把奥地利人和斯洛伐克人组成一个国家,也会产生民族问题,更别说奥匈帝国的情况远比这复杂的多。

经济上,奥地利也没有绝对优势,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波西米亚,农业在匈牙利等区域,奥地利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就只有金融业,但是在混乱时代,想靠金融业制衡其他区域,几乎不可能。

说更难听点,奥地利甚至对其他区域的依赖性更大,而苏联治下的俄罗斯就不是这样,在苏联解体前,俄罗斯基本上什么都不缺,金融,工业,科技,农业,军事样样俱全。

所以,奥匈帝国如果解体,世界没有任何国家会感到惊讶,而前世苏联解体,就更出乎当时人们的预料了。

鲁道夫说道:“帝国内部的民族问题,即便是我,也没有任何办法和头绪解决,现在,局势混乱,就更无法阻止这一大势的发展了。”

“现在帝国的形势,就是上帝来了,也不可能重新把帝国整合为一个整体,所以,皇室最重要的就是减少损失。”

“我们手里至少还掌握着海量的财富,如果不早做打算,那沙俄皇室就是前车之鉴。”

尼古拉二世把阿列克谢送出去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做到这一点,鲁道夫自然不希望哈布斯堡家族数百年来积累的财富,落入敌手。

他接着说道:“至于让你们去东非,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一直以来,莱茵皇室和我们的关系最密切,而且你的叔祖父也在那里,他在东非很有声望,可以提供庇护。”

卡尔的叔祖父,也就是鲁道夫皇储的叔叔,恩斯特的岳父斐迪南大公,依旧还在世,而他又是东非海军的缔造者,一直都在东非养老。

这个时候,去投靠斐迪南大公,实际上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斐迪南大公没有子嗣,卡尔过去后,可以接手他在东非的人脉,帮助哈布斯堡家族在东非顺利发展。

毕竟,斐迪南大公在东非的人脉可是很强悍的,尤其是海军方面,许多高层年轻时都在斐迪南大公手下做事。

当然,即便没有斐迪南大公这层关系,哈布斯堡家族去到东非,也不会过的太差。

鲁道夫皇帝说道:“到了东非以后,你们也别想着日后恢复奥匈帝国,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可能重新回到欧洲,最多就是在奥匈帝国,匈牙利等地区独立发展。”

鲁道夫并不打算也搞出一个奥匈帝国流亡政府来,因为这太不切合实际了,而且海外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