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沙皇在东非(2 / 3)

一种特殊的感情。

妻子安慰着说:“阿列克谢,我们应该接受现实,虽然不想承认,但是苏联工党最近几年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尤其是这次经济危机,苏联不仅没有受到重创,反而逆流而上。”

“放眼全世界,可能也就东非在经济上的表现,不至于被苏联比下去,俄国对于我们终究只是一场童年的梦幻,现在的俄国人,恐怕早就忘记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存在。”

东非的新闻报纸,对于苏联的描述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尤其是近几年,苏联经济发展领域的一些成绩,东非也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遮掩起来。

当然,苏联好的一方面,东非没有隐瞒,黑暗的一面,同样被东非掀了个底朝天,尤其是苏联农民的悲惨境况,还有可怕的大清洗。

不过,东非对苏联的描述,整体上偏向于正面,但是,这并没有引发欧美各国底层民众那样对苏联制度的向往。

主要还是东非和苏联的行事作风,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上的相似点比较多,以至于有部分东非学者,大言不惭的说“苏联经济的成就,源自于对东非的拙劣抄袭。”

这么说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就比如苏联的五年工业发展计划,基本上在全世界的认知里,这种工业发展制度,就是抄袭东非。

当然,东非的五年计划,工业领域的色彩,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浓厚,而是更倾向于各个经济领域,包括金融,科技,农业,服务业等等。

金融这方面,苏联基本上没有,科技方面,苏联属于后发国家,自主研发能力并不强,甚至要出动契卡组织,盗取别国的技术。

当然,这种事东非也没少干,尤其是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东非科教产业比德国,美国相差甚远的时候,东非的国家安全部门有时也会客串“技术偷盗者”。

农业方面就比较特殊了,苏联在农业方面其实投入不小,但是最终能取得效果,那就并不是很理想了。

总而言之,当下苏联五年计划的重点基本放在工业领域,尤其是重工业层面,连轻工业都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苏联和其他工业大国的差距还十分显著。

即便如此,1931年苏联的工业,总量也已经能排到欧洲第二位,仅次于德国。

不过,这个排名终究是有一些水分,因为这个时候,其他欧洲国家基本上都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挣扎,大量企业破产,工厂停产,工人失业。

因此,其他国家的工业活动在大幅度衰减,但是,这并不意味他们的工业实力就比苏联差太多。

男人听完妻子的话后,无奈说道:“不知不觉,来到东非已经将近十年,可是我们的复国大业却看不到一丝希望,而且,其他各国都扶持了别的势力,即便未来苏联真的垮台,我们真的能重新罗曼诺夫王朝的荣光吗……”

说话的人正是“沙皇”阿列克谢,此时,相对于刚刚来到东非时的懵懂无知,如今的阿列克谢无疑成熟了许多。

并且,他的两个姐姐已经嫁人,而阿列克谢本人也在东非成家立业,虽然身份高贵,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最终阿列克谢选择和流亡到东非的原沙俄贵族小姐结婚。

他的姐姐们倒是没有选择和沙俄贵族联姻,而是选择和东非人组建家庭,并且在阿列克谢成年后,基本不再参与政事,或者说她们的心气早就被磨平了。

只有阿列克谢这个“沙皇”还在坚持复国大业,毕竟这是他逃避不了的责任。

阿列克谢在东非的生活时间已经超过十年,他抵达东非的时候,一战都没有结束,他的妻子一家则是在一战结束后,逃亡出来的。

妻子说道:“苏联的政权已经彻底稳固,除非其他国家出兵干预,但是即便强大如德国,都不可能这么做,更别说海外的这些国家了。”

“尤其是近些年,东非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明显越来越少,现在,这个所谓的流亡政府,更像是一群落魄者集会追忆的地方。”

东非扶持沙皇俄国流亡政府的目的,本来就不是给苏联添乱,而是当初希望利用阿列克谢,把原俄国的贵族,有钱人和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吸引到东非来,为东非经济添砖加瓦。

因此,在沙皇俄国流亡政府刚成立的前三四年里,东非政府还比较积极,可是之后,对这个流亡政府,基本也就没有多少关注了。

毕竟这个时间段,苏联已经夺取全国政权,并且对原权贵抄家灭族,至于能跑的,之前就跑光了,后面即便有逃出苏联的俄国上层阶级,基本也是一些“穷光蛋”。

当然,东非政府对阿列克谢等人,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问,至少他的安全,东非政府还是比较在意的。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苏联政府对沙皇俄国流亡政府的兴趣大大降低,东非在阿列克谢安全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少。

至于苏联方面,为什么会放弃阿列克谢这些沙皇俄国余孽,主要还是阿列克谢等人,对苏联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

反倒是,其他国家扶持的俄国资产阶级流亡政府,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