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就是外卖解决。她父母忙着打麻将,也没空来管她。
而竹海县过年期间,外卖挺多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年不存在放假这回事,反而是“旺季”。
不过,大年初一叫外卖,还是挺让外卖小哥惊讶与惊喜的。
杨雪俊来到卫生间,看着镜子中蜡黄苍白的脸,用手轻抚,忽然有个强烈的意念,那就是,她要学中医。
学会了,天天给自己针灸,让自己一直美下去,这可比喝酒健康多了去省城针灸一次,来来回回的时间太长,花费的成本太高,很不容易。
这一次过去,停车找车位都找了好久,而且停车费相当贵,15元20元一小时,关键是还没空位。
尤其是经期,下面还流着血呢,还要自己开车来回,还要在医院排队,挂号、付钱等等,真的很不方便。
若是自己学会了,在家里就可以,那该多好。
她琢磨着,就算扎针难度太高,但艾灸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这个念头一起,就再也遏制不住,她上网搜了很多资讯,在了解中医的时候,越看越是兴奋,越看越是着迷。
而且令她震惊的是,很多人都是人到中年,比如四五十岁了才开始学中医,甚至不乏那种,学个几年,就能医术大成,成为一方名医,著书立说的名家。
比如朱丹溪12811358,金元四大医家之一,中华十大名医之列,著名的滋阴派创始人,其医名之盛,盛到日本都有专门的“丹溪学社”,来研究他的医术。
朱丹溪就是三十岁才开始学中医,因为他的母亲病了,脾疼,找了很多大夫,却“众工束手”,这让他很害怕。
因为,早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从此家道中落。
如果母亲再过世,他真的无法接受
然后,朱丹溪就自己上手了开始学习中医。因为孝道。
很多医家也是儒家,比如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就写过一本儒门事亲。
儒家子弟,不能让自己的母亲受到疾病的困扰。
既然医生们束手无策,那么,他自己亲自来研究,亲自来治疗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无奈之下取素问研读,三年之后,给老母亲尝试着开了一个方子,结果,一下就治好了母亲的顽疾。
你以为他从此就走上中医的道路了吗
不
朱丹溪治好了母亲之后,就将医书束之高阁。他原本就是为了救母,现在母亲病好了,还学什么中医
直到后来,他再一次遇到了人生的困境。两个打击,科举未中、爱妻去世。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坎坷,处处都是磨难,很迷茫,然后去找了自己的老师理学大家许谦,向老师请教。
他的老师说自己心痛按现在的说法,应该是心脏病,躺在床上已经好几年,不能剧烈运动,而且这个病,一般的医生都治不好。
你天赋这么好,这么聪明,为什么非要执迷于科举,不如去学医,也帮我治治病。
于是,朱丹溪就正式踏上了学医之路。这个时候,他已经四十岁
开始时,朱丹溪主要是自学,研读素问、太平惠民和济局方等,但由于缺乏明师指点,对古典医籍的领会不深、不透,在使用古方时效果便往往不佳,于是他决定外出走访,寻求高师。后来就拜杭州名医罗知悌为师。
几年之后,朱丹溪成为一代名医,不仅悬壶济世,更是著书立说。在他死去后,给后人留下了一大批重要的医学著作和诊疗经验,比如格致余论、本草衍义补遗、丹溪心法、医学发明、脉诀指掌、平治荟萃、语法机要、丹溪医要、脉因证治等等,对明清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是金元学派其他大家所不能比拟的。
而朱丹溪并不是个例,还有许多人都是四五十岁开始学中医,后有所成。只是成就有大有小而已。
杨雪俊看得心旷神怡,她现在才24岁,跟那些四五十岁才开始的人相比,并不算晚啊。
于是,深思熟虑一夜,第二天,她就去图书馆借了几本医学著作,回来研读。
其中,包含一些古籍,比如神农百草经、难经、中脏经、脉经、黄帝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等。
老同学娟子过来找她,约她出去逛街,她就婉拒了,指着书桌上厚厚的一拓书,说自己要利用这次假期,潜心研究这些书。
娟子翻了翻,惊呆了,当场发出猪叫声,我的妈呀,都是晦涩难懂的中医。
里面甚至还有不少文言文原文。
这特么是人学的是我们这种年轻小姑娘该学的东西刷刷抖音,追追剧不好吗
但是,见到杨雪俊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看书,娟子只好告辞,去找别人逛街了。
娟子跟一些朋友们说起,朋友们也都惊讶不已。
但大部分人认为她就是装逼,可能根本看不进去,或者几天之后就热度消退,然后回归正常。
他们以己度人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