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中医种子缓缓萌芽(4 / 17)

不深、不透,在使用古方时效果便往往不佳,于是他决定外出走访,寻求高师。后来就拜杭州名医罗知悌为师。

几年之后,朱丹溪成为一代名医,不仅悬壶济世,更是著书立说。在他死去后,给后人留下了一大批重要的医学著作和诊疗经验,比如格致余论、本草衍义补遗、丹溪心法、医学发明、脉诀指掌、平治荟萃、语法机要、丹溪医要、脉因证治等等,对明清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是金元学派其他大家所不能比拟的。

而朱丹溪并不是个例,还有许多人都是四五十岁开始学中医,后有所成。只是成就有大有小而已。

杨雪俊看得心旷神怡,她现在才24岁,跟那些四五十岁才开始的人相比,并不算晚啊。

于是,深思熟虑一夜,第二天,她就去图书馆借了几本医学著作,回来研读。

其中,包含一些古籍,比如神农百草经、难经、中脏经、脉经、黄帝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等。

老同学娟子过来找她,约她出去逛街,她就婉拒了,指着书桌上厚厚的一拓书,说自己要利用这次假期,潜心研究这些书。

娟子翻了翻,惊呆了,当场发出猪叫声,我的妈呀,都是晦涩难懂的中医。里面甚至还有不少文言文原文。

这特么是人学的是我们这种年轻小姑娘该学的东西刷刷抖音,追追剧不好吗

但是,见到杨雪俊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看书,娟子只好告辞,去找别人逛街了。

娟子跟一些朋友们说起,朋友们也都惊讶不已。

但大部分人认为她就是装逼,可能根本看不进去,或者几天之后就热度消退,然后回归正常。

他们以己度人是不对的。

杨雪俊翻阅那些医书,很快,心中就对中医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而且令她惊奇的是,自己记别的东西不行,但是记那些穴位、经脉、药名、药方,特别擅长。

她博览群书,自己对中医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那就是岐黄六术砭、针、灸、药、按跷、导引,再加号脉之法、经络之道,基本上就是中医的精髓了。

别看说起来这么简单,但是里面每一项,都博大精深。

尤其是中药,种类繁多,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仅古籍记载就有3000多种,发展至今,更是多达12800余种。

当代本草代表作中华本草,收载的药物就有8980味,这还只是单味中药,若是加上归经配伍,方药的组成与运用,就更加繁奥深邃。

杨雪俊忽然有种感觉,自己是不是以前没有发掘出天分

她大学填报专业,当时认知有限,听一个亲戚长辈的推荐,以及父母的期望,去学了旅游管理,毕业后干了一个苦逼兮兮的导游,当时要是学中医该多好

不过,现在也不晚。

等我学会了针灸,到时候去美国考个证,然后在乔的诊所对面开一家中医馆,哈哈,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老专家不由神色黯然,轻叹一声道“现在的许氏中医,国内也就我一个人而已。”

“啊许氏中医不是百年传承吗而且好像人丁很旺啊。”杨雪俊惊诧问道。

老专家摇了摇头,说道“我的许多兄弟姐妹、堂兄堂弟等人,其中在中医方面有所成就的,都去国外了,大部分在美国开中医馆,少部分在欧洲和东南亚,都做得风生水起,比我强多了。国内许氏一脉,估计等我一死,就后继无人。”

“那您的子女呢”杨雪俊问道。

“他们”许专家摇了摇头,流露出些许失望,“没一个对中医感兴趣的,都转行干别的去了”

“那真是太可惜了,这么好的医术。”杨雪俊吐了吐舌头。

“可惜什么啊。时代在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传统医学的人不多了。”老专家被杨雪俊勾起往事,心情也略略低落,只是她很擅长调节,当即轻轻摆手,说道,“不谈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很少有小丫头会缠着我这个老太婆问东问西,还是关于中医的。”

老专家呵呵而笑,莞尔。

之前,她也曾给不少患者针灸过,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默默地闭着眼睛享受,偶尔有人交谈,也都是不咸不淡轻聊几句家常,然后就再次沉默不语。

真有些健谈的,都是扯东扯西,天南海北不着调。

像杨雪俊这般古灵精怪,缠着问中医,还想要拜她为师的,真的是颇为少见。

“最后一个穴位,大敦穴。”老专家用酒精棉球擦了擦杨雪俊的大墩穴体表皮肤,然后银针轻颤,浅刺进入,扎至约0102寸,得气,采用补法轻轻捻转。

这个穴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水泉、大顺。能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主治月经不

调、崩漏等症。

杨雪俊再次感觉到那股气流。

“你后天来取药的时候,我再帮你针灸一次。然后初六再来一次,估计就差不多了,然后就是在家中服药调理。早上我跟你说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