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6(1 / 2)

麦子戏社 Uin 3217 字 2024-04-19

戚凤阳虽在法国多年,每逢春节都会与两三国人在一起庆祝一番,能留学的孩子大多非富即贵,很多活儿没经过手,论厨艺,还是得戚凤阳,几小时整个一大桌子菜,轻轻松松。

这几年,李香庭也学会和面做馒头、包饺子、炒菜蒸饭,他算是掌着华恩寺的,上下都得操持,吴硕那几个到底是后辈,大小事总多是他照顾着些,甭管是砍柴挑水还是烧过煮饭,都样样精通。

一人擀皮子,一人包上,不一会儿,两小盘饺子包好了。

天寒地冻的,晚风刺骨,吹得人头疼。

李香庭点了个火炉子,吃完饺子,便围着火堆喝饺子汤。

不比从前,现在两人在一块儿总是沉默的。

沉默,却不尴尬。

戚凤阳很享受这种感觉,天地无声,古佛青灯宁静的,仿佛只有彼此。

日复一日,默默相伴。

炉子里火苗弱了些,李香庭抽两根木棍放进去,掸掸手,接着捧起碗抿了口热汤,忽然问“不想找找家人”

戚凤阳从摇曳的火中抬眼“从他们卖了我那刻起,就不是家人了。”她注视着李香庭眼里闪烁的光点,弯起唇角,“从十四岁起,你就是我唯一的家人。”

李香庭静静看着她“我已出家,早就无家了。”

“那我就在这一直陪着你陪着菩萨,我喜欢这里,很喜欢。”

李香庭浅浅笑了“不嫁人了”

戚凤阳摇摇头“不嫁。”

“婚姻未必人生必须事,你是大人了,想清楚就好。”

“嗯。”戚凤阳放下碗,手靠近火边烤烤,烫得不禁蜷起手指,她收回手,放在冰冷的耳朵上揉了揉,听到呼啸的冷风,往门口看去,“明寂,下雪了。”

李香庭望过去,片片雪花飘进来,落在门槛里,化在温暖的火光中。

他平和地注视着轻舞的雪,一时忘了手中的汤,渐渐凉了。

不知何时起,每逢下雪就会想起故人。

每粒雪好像都承载着久别的欢声笑语,将他带回那一个个朝思暮想的深夜。

而在遥远的沪江,火树银花,满城欢庆。

邬长筠的小院其乐融融,阿渡、元翘、田穗连白解的孩子都被带了过来,一起吃年夜饭。陈修原一早就去医院代同事值会班,说是晚饭前一定回来,可等饭菜都上全了,仍不见人影。

二楼视线好,大伙都上去看烟花了,邬长筠和田穗在煮最后一锅汤。

震耳的鞭炮声隙传来一阵敲门声。

邬长筠耳朵尖,放下汤勺,对田穗说“老陈回来了,我去开门,看着点锅。”

“嗯回来了”田穗从窗口往门口看,“我怎么没听见”

邬长筠没回答,扯下围裙走出去,拉开门栓“饭刚”话说了一半,噎在喉咙里。她望着门外立着的男人,漆黑的瞳孔中绽放出五彩的花火。

听说他们在从南京回来的路上遇刺,生死不明。

一个多月了。

杜召将帽子取下,头发软塌塌的,又长又乱,盖住眉眼,下巴胡子拉碴,一身尘与雪,整个人沧桑许多,见到她时,幽深的双眼流露出温柔的笑

“筠筠,新年快乐。”

第143章

邬长筠拉大门,偏身让开路,这才看到杜召身后的白解,他掸掸肩上的雪,笑着说“保姆说阿砾在这里,我们就赶过来了。”

“是,快进来。”

白解见儿心切,没等两人动弹,便径直往里面冲了。

邬长筠今日穿了件宽松的藏青色长袄,夜色下,乍一看像黑,与门槛外颀长的黑影重合在一起。

“还好吗”

杜召张开手臂“检查下”

“滚两圈看看。”

这是玩笑话,杜召听得出来,笑着往前一步,微微弯下腰,靠近她的脸,压低声问“不请我进去”

“饭刚做好。”

“我闻闻。”杜召轻嗅一下,“羊肉。”他又握起她的手腕,举到嘴边,“洋葱。”

邬长筠收回手“再废话撵人了。”

“好,不废话。”杜召直起身,将手放回口袋,往里面走。

邬长筠踏出门往来路望去,暖黄色壁灯下雪影纷飞,空长的白色巷道,仍没有陈修原的影子。她刚要退回去,便见一只孤影撑着伞踏过一只只前人的脚印,快速地朝自己走来。

邬长筠迎去两步,接上人“慢点走。”

陈修原到檐下,将伞上的雪抖抖,收了起来“有点事耽误了,久等了。”

“也刚忙完,准备吃饭。”邬长筠将门关上,落了锁,掸掸头上刚落的雪,“杜召回来了。”

闻言,陈修原欣喜地望向堂屋,眼里充满温暖的光,团团热气从弯起的唇角喷散而出“太好了。”

他快步往里去,台阶上的雪清过一遍,又落下薄薄一层,被屋里散出来的暖气化了些,让地有些滑。陈修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