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猎猎,陈望的思绪越发的游离。
从塞北吹来的寒风,也将陈望的思绪带回了崇祯十三年的北国。
“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
“辽土沦丧数十载,虏陷北国遍揉京畿,掳我百姓为奴,害我中原之民,荼毒天下。”
在平台之上,崇祯走下来了御座,站在了他的身前,紧握着他的双手。
“将军此番赢取青山关大胜,大壮我国朝之威,血我国人之泪……”
虽然相隔数载,但是陈望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崇祯的身形瘦弱,单薄的几乎撑不起那一身的袍服,仿佛随时会被风吹走一般。
他的手指冰凉、枯瘦,骨节嶙峋,握上去不似活人之手,倒像是一具披着人皮的骨架。
那双深陷的眼窝里,燃烧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执念。
对于崇祯,陈望的情感十分复杂。
这位本应无缘于皇位的闲散王爷,被推上了那本不应该属于他的皇位。
在初登上皇位之时,天下其实早已经疲惫不堪。
京师、南国虽然一片歌舞升平,但是处处却已显亡国之态。
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当一个皇帝,也没有人能够去教他,更没有人会去教他。
他受了很多的蒙骗,吃了很多的苦头,栽了很多的跟头。
他杀了魏忠贤,却没有找到能够替代魏忠贤的人,使得朝政失衡。
他看准了袁崇焕,听信了他五年平辽的计划,最后却发现所托非人。
袁崇焕没有他的诏令,擅杀大将。
在其执掌辽东之时,建奴第一次越过了长城进入了中原……
天灾、人祸,一桩一桩,一件一件,接踵而至,压的他难以喘息。
治大国,如烹小鲜。
崇祯从来不是一个温和的君王。
他的性子太急,手段太烈,像一把出鞘过快的刀。
但是这天下,就如同在倪元璐所说的那般,已经经不起太多的折腾。
到最后的时候,崇祯其实已经能够预感到自己的结局。
他很多次提到命数,气数,他的心其实早已绝望。
崇祯虽然是皇帝。
但是终究只是一名凡人,一个普通的人。
但同时。
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他是一个真正的皇帝,一个真正的国君。
在国破家亡之时,所显露出的气概,是一位真正的帝王应有的气概。
他就像个明知必输,却仍旧坚持落子的棋手。
为了中兴国家,崇祯想过了一切的办法。
却唯独没有想过一件事——放弃。
哪怕是在京师的沦陷的前夕,他仍旧在为止努力。
他派人南下,召集兵马勤王。
他派人北上,请求辽镇回援。
他下发诏书,呼吁百姓抗敌。
直到兵临城下城破沦陷的那一天,崇祯依然没有放弃。
在最后的时刻,崇祯知晓自己无言面对祖先,选择了脱下龙袍。
他知晓自己对天下的亏欠,在最后的遗言之中,最后的请求,是为治下百姓乞活。
这位天子用最后的世间,在史册上刻下了一道永不弯曲的脊梁。
这也是为什么,在所有的亡国之君之中,崇祯是最为让人惋惜的。
为社稷而死。
他的经历,他的能力,并不足以支撑他挽回这个衰落王朝的命运。
只是,当整个王朝都在向下坠落之时,除了死死抓住悬崖边的枯藤,把自己勒得血肉模糊之外,还能怎样?
陈望缓缓转过了身来。
转身发出的响动打破了中军帐内沉闷的气氛。
中军帐中一众将校的目光也在此时向着陈望的投来。
“日月黯淡,无力照耀九州。”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陈望的身上。
陈望左手按着腰间的雁翎刀,握紧了右拳将其高高举起。
“太祖高皇帝起于微末,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复我华夏衣冠。”
“建奴南侵,北国沦落,欲再现蒙元旧事!。”
陈望的声音略带颤抖。
北境沦陷,清军入关。
如今的南国是在他的治下。
在他的身前,已经,再没有其他的任何事物了。
没有人挡在他的身前,没有人站在他的面前。
现在。
一切,都需要靠他了。
天下的景望,全都积压在他的身上。
陈望永远都不会忘记献俘之时的那番景象。
满城的敬意、满城的呼喊……
还有满城的哭声……
那是整个国家的伤痕,整个国家的血泪……
在他们离开京师之时,数以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