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系!
还真是习惯害死人,他都忘了自己的身上还有一个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职务,这是董文学给他的。
不怪廖金会忘了这一茬儿,实在是以前大家也没拿这个办公室当回事。
这么说吧,以前董文学对集团在辽东的各个工业企业的管理也不是那么的全面,甚至都没有完全控制住这些负责人。
就连集团管委会副主任这个职务都还是董文学在钢城工作的第三年上半年拿到的,可那个时候其他工业绝大多数负责人早就在位置上了,对他没什么尊重。
说董文学整合集团在辽东的工业资源倒不如说集团管理下压,逼迫这些人服从董文学的管理,来执行集团的部署和安排。
真正意义上的以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管理主体对各个分支企业发号施令还真是不多,且都是面子上的工程。
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才是此前集团在辽东的工业发展状况。
这一点董文学也没有办法,他来钢城的时候本就是副处长接手烂摊子,多难就不用说了,晋正处都是凭借这股子运势。
再工作两年,炼钢厂整合国外资源组建冶金厂,董文学付出很多,又支持和帮助集团其他工业企业在钢城立足发展,这才在去年有了正处到副局的机会。
就是这个机会,还要算上轧钢厂实现了集团化进程的功劳,否则他可没机会。
董文学年轻,手段却偏软,对一南一北的营城船舶和奉城机械鞭长莫及,对钢城轧钢厂这样正在建设的单位无处下手。
五金厂还可以,毕竟是从炼钢厂创建并成立的,有一定的根基。像是钢城汽车、钢城电子这样的工厂,从一开始的人员配置再到工人结构,都不在钢城的影响力范围之内,董文学有点忙不过来了。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概念出现了,可也从那个时候开始,集团在辽东的工业企业向一盘散沙发展,一发不可收拾。
反正直到董文学走,这烂摊子都没规整出来,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员多是冶金厂办公室的职员,多几个也是其他企业的办公室对接人员在这里挂个名。
每次集团有任务交代下来,该从哪个级别往下发,那就用哪个级别的章。
如果是给冶金厂的任务,那就以冶金厂办公室的名义,如果是给所有工厂,或者其他工业企业的,那就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章,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区别。
但从尹忠耀的话语里他能听得出来,秘书长这是要整顿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了?难道要在这一层级重新树立权威?
可这个时候怎么能没有他呢!
说来真是委屈,这个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身份他背了快两年,以前没当回事,只觉得是负担,多了一份差事而已。
现在他有些接受不了,好像养了多年的猪要杀了,却被告知没有他的份。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尹忠耀惯会使坏的,这会儿讲话就开始夹带私货,“秘书长的意见是理解你的辛苦,让你专心冶金厂办公室的业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整顿建设。”
“是……是……”廖金会迟疑了半天也没问出来,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69年2月26日,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免去廖金会小组办公室主任职务,免去其他工业企业办公室兼职情况。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神情一震,期待已久的秘书长的第一把火看样子是要烧了?
不对啊,是不是早就开始烧了?
所有人都在猜测,都在嘀咕,他们实在搞不懂秘书长做事的套路。
他们也万万没有想到,秘书长会从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个空架子入手。
可从2月26日这天起,这个空架子可不空了。
谁都能看得出来,秘书长以后要以工业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管理集团在辽东的各个工业企业,也是以这个身份对这些企业下达命令。
名不正,言不顺,李学武要以集团秘书长的身份管理辽东各企业不合适,以冶金厂管委会主任的身份更不合适。
但以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向这些工业企业下达命令最合适不过。
你不听命令?那他秘书长的身份就有用了,这一招来的光明正大,威力无穷。
不过想来秘书长做事就是这个风格。
只看那两位杨副主任从京城回来乖乖地做事,不敢再冒头,就能看得出来秘书长的手段有多么的高明。
光明正大你都玩不过我,还想跟我玩阴的?
身份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就要着手定规矩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这样看来秘书长安排廖金会筹备编写未来三年的工作实施方案就像个笑话。
因为这个方案一定是针对整个集团在辽东的工业企业的,一定是要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发布的,可廖金会现在不是这个小组的办公室主任了,他发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