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德华,那就创造德华。
李雪是不会给她二哥看孩子、带孩子了,就算她答应,李姝也是不会答应的。
李姝早就说过了,一个家里不能有两个大魔王。有她没小姑,有小姑没她。
“二弟,雅萍还是住我这吧。”
中午吃了饭,喝了酒,赵根同尹满仓休息了一会儿便往回赶了。
他们就是来串门的,看看亲家,也看望老太太,毕竟双方都有老人呢。
这个年月就是这个礼节,亲戚之间相交,应主动去看望一下老人的。
李学文年年不落,赵雅芳怀孕生孩子没有再往家里回,可他当姑爷的得备年节礼。
要说讲究其实也没那么复杂,端午一次,过年一次,丈人和丈母娘生辰各一次。
就算再舍不得花钱买礼物,一年这四个日子得记住了,多多少少都是个心意。
除此之外呢?
对方家里有老人,你就不能空着手上门,再怎么着也得拎点东西。
要是通家之好,人家家里有小孩子,那就得买点零嘴,总不能差了意思。
李家同赵家是亲家,李学文每年往丈人家送礼看望都是应该的,实在亲戚嘛。
再看李学武,他前两年还去红星村,不是给老人买东西就是给孩子带东西。要说以前家里困难,城里人也看不上农村的东西,赵根还能说服自己不来,现在怎么好意思。
李学武本就不是姑爷,照顾赵家已经十分够意思了,却又照顾了尹群。
赵根和尹满仓知道李学武有能耐,安排两个孩子进厂不算回事,可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恩情了。
别的不说,这几年李学武家里也好,单位招待所也罢,从来没缺过野味家禽。
上秋了,家里劈柴、冬菜都不用自己买,尹满仓早早地就给准备好了。
入冬以后黄羊、兔子、野鸡……但凡山里有的好玩意儿,就会想着给李学武送来。
李顺和李学才在山上这几年,衣服换下来便被赵根家的或者是尹满仓媳妇赵丽拿走去洗,有好饭菜了总想着叫爷俩去家里吃。
知恩图报,方能长久。
李学武这么做是为了啥啊?在他们看来还不是重情重义,真认他们这门亲戚。
要说往深了想,李家现在的一家之主名义上还是李顺,毕竟才四十多岁,正年轻。可真正拿主意的人早就换成李学武了。
李家为啥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进步,还不是有李学武撑起顶梁柱,家和万事兴。
别的不说,赵雅芳以前还带着蛮劲儿,新婚那会儿总想着搬出去单独过日子。
可你现在看看她怎么想。
李学武是当小叔子的,又是照顾了她弟弟,又是照顾了她表弟的。另借助红星厂的优势,在红星村布置了好些个项目。
赵雅芳也是蠢蛋,哪能看不出这是小叔子在照顾她们家,照顾她们家亲戚。
连她现在的工作,李学文此前的安排以及现在的长进,要说没有李学武的关系,她得多大个脸才能过得去这份自私的想法。
有李学武在红星厂的势力,华清这边从副校长到保卫处处长都是他的关系。这几年形势不好,可有人敢招惹他们两口子吗?
面上的风头过去,两口子回学校该教书的教书,该进步的进步,有人找后账?
她敢说有小叔子照顾,这关系比好多同事的背景都管用。尤其是红星钢铁集团同华清大学现在的合作关系,都知道她小叔子是红星钢铁集团的领导,谁敢不高看她一眼。
现在是科室副主任,有这份能力,往后进步都是按部就班的,这不是便利?
李学文不管闲事,性格随和,赵雅芳也去了棱角,成了这家里最爽快的人。
同奶婆婆孝敬,同婆婆温顺,对弟弟、弟妹以及小姑子更是关心备至。学校的房子好好收拾出来了,可再没说搬出去住的话。
李学武班上的事她帮不到,可回收站这边的账目一直都是她在管着,很是稳妥。
回收站体系虽然不能说庞大,可也分支众多,没有个信任的人李学武也管不过来。
正因为有嫂子的帮忙,他才敢一周看一次报表,不然哪里能这般潇洒。
李姝和李宁送来这边,她要是在家就帮忙看着。她要是不在家,给李唐买什么,都会带出李姝和李宁的份,一个东西买三份。
一个东西买三份这件事好像已经成了李家养孩子的习惯了。即便孩子不在一起,这好吃的、好玩的也会买了送对方家里去。
赵雅芳本就不是小气的人,有李学武做在前头,她这个当嫂子的就不能落在后头。
二小叔子能付出十分真心,她就敢奉献十二分真意。差钱行,差事可不行。
说起来也是古怪,这李家明明都分家了,可日子过起来比不分家的家庭更团结。
李学武主外,赵雅芳主内,本也不是两口子,可拿主意的爽快劲配合的相当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