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无法安置,转而成为营销体系的助力。
京城的老兵同其他地区的学生结合在一起,朋友介绍朋友,回收站埋下的种子会生根发芽,绽放出花一样的未来。
而人心向富的种子就像蒲公英一样,飘满全国各地,那时候回收站也有了足以支撑营销体系全面发展的实力,这才是真正的后手。
而布局东北,则需要周常利以现在钢城的营销体系,将京城的顽主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灵活的头脑优势,尽快完成整个东北的营销体系建设。
他去辽东不是过渡,是要真刀真枪,实打实地做出一番功绩,在东北没有影响力可不成。
之所以敢安排李文彪去港城,将闻三儿和沈国栋留在京城,用周亚梅挑大梁,就是因为他要去钢城,大展拳脚,不想影响了兄弟们的进取心。
沈国栋留在京城时,处处都要依赖他。还是李学武批评了他几次,这才逼着他站在前面,开始学会独立管理回收站体系。
现在看看,沈国栋保守的性格正适合,这两年也没出现过什么错误。
此去东北,周常利和赵老四都是他要用的人,一个用来攻,一个用来守。
周常利性格敏锐,胆识过人,可以将钢城已经培养出来的人手交给他,同吉城的周自强一起向冰城发展,攻城略地。
海上马车夫计划进行的十分顺利,那些所谓的地头蛇多已经攒下丰厚的身家。
人都是贪心的,哪里能满足于眼前这点利益,一个个的都想着买船出海。
李文彪在离开前便要收割一波韭菜,然后才能放心把这些工作交给周亚梅。
倒也不是怕周亚梅做不好这些,玩心理学的还能糊弄不住这些傻子?
他是怕早前的布置有波澜,影响到李学武就任的心情,不想给他添麻烦。
既然这些地头蛇准备下海发展,那早前经营起来的黑市关系网也就不看重了。周常利这个时候带领人手杀过去,正好捡个便宜。
当然了,李学武不会用周常利这些人去换市场,去给地方找麻烦。就像周常利自己说的那样,我们是做正经走私生意的,不能乱来。
李学武给他的交代是,依靠老彪子前期的布局,在东北各大城市建立自己的营销团队。
不用去管黑市,而是以正规经销单位的身份去联系和拓展关系网,收集经营信息。
有销售,也有收购,在当地组建货运站。
资质都是现成的,有红星钢铁集团的经销关系背书,就用津门顺风联营商贸公司的牌子组建东北分公司。
嗯,津门顺风商贸公司本部都快要停业了,东北分公司却要红红火火地成立了。
如此安排既有正式开拓东北市场,为李学武去辽东大刀阔斧地发展经济做铺垫,也有收拢现有力量,给回收站工作人员套一层身份,稳定人心的思量。
赵老四成熟稳重,更适合守城。周常利和周自强在前面开疆拓土,赵老四和西琳则做稳定和经营以及后勤保障工作。
只等他到钢城站稳脚跟,梳理好工作,就可以开始推动这些计划了。
他给自己在钢城只留了三年的时间,同李怀德和董文学所想的一任连一任不同,想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他等不了再连任三年。
只需要三年时间,他要成为红星钢铁集团真正掌握话语权的那个人。
三年。
-----------------
“你找谁啊?”
周常利应付了来俱乐部工作的李学武,刚在门口抽了根烟,便见一个瞅着脸熟的小子骑着车子来了门口,横冲直撞往里闯。
门口保卫哪里会惯着他,刚想瞪眼睛,却见周常利说话了,也就站在了原地。
“瞅你有点眼熟啊?”
“我瞅你也有点眼熟。”
聂小光本就是混不吝的性格,见周常利这幅语气,便听出了顽主的意味。
两人互相瞪了瞪眼珠子,又都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
“你是跟张建国混的那个?”
周常利似乎是见过他的,再想想他在京城里能认识的,无外乎是那些大顽主罢了。
聂小光自然不是大顽主,那就只能是大顽主身边跟着的小弟了。
一提到张建国,聂小光的目光里也有了几分迷茫,明明才半年,他怎么觉得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而这个名字又是那么的陌生。
是啊,张建国都已经走了半年多了,曾经叱咤风云的大顽主已经人去名散了,谁还能记得住他。再看看眼前这位,不也是曾经的大顽主,现在瞅着却像是个正经人一般。
下乡的通知已经送到了各人手里,街道和父母单位都在施压,多少顽主迷茫无措。
就是那些针锋相对的老兵也成了同病之人,想想这两年大家争个什么劲啊。
或许感受到了聂小光的迷茫,周常利也沉默了半晌,是对他曾经选择的感悟。
“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