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装备,确保万无一失。
“记住我们昨晚讨论的策略,“段景林沉声说道,“两人一组,保持通讯,每三十秒报告一次位置。遇到危险情况立即撤退,不要逞英雄。“
岳鸣、王磊和赵晨郑重地点点头,四人紧握双手,彼此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信任。
秦渊走到他们身边,最后检查了一遍装备:“装备检查无误。记住,这是训练,但要用对待真实火场的态度去面对。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段景林郑重地回应:“明白,教官。我们不会让您失望。“
随着一声令下,段景林小组快速向火魔楼进发。与昨天不同,今天他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动作更加协调,仿佛一个经过精心训练的特种小队。
走到火魔楼门口,段景林停下来,转身对队友们说:“按照计划,我和岳鸣负责一至三楼,王磊和赵晨负责四至五楼。记住,安全第一,任务第二。“
四人互相点头确认,然后迈步踏入了这座充满挑战的建筑。
一入门,浓烟就如潮水般涌来,能见度迅速降低到不足一米。但这一次,段景林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他深吸一口氧气面罩中的空气,感受着它的清新和充足,然后蹲低身体,示意岳鸣跟上。
“一楼左侧走廊,能见度低,温度适中,“段景林通过对讲机报告,声音冷静沉稳,“开始搜索。“
岳鸣紧随其后,手持热成像仪扫描周围环境:“目前没有发现热源,继续前进。“
在浓烟中,他们按照预先记忆的平面图,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每一个房间。与昨天的慌乱不同,今天的他们显得格外冷静,精准地执行着每一个搜救步骤。
“检查点一,无异常。““检查点二,无异常。““检查点三,发现热源,疑似伤员!“
岳鸣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段景林立即转向声音来源的方向。在热成像仪的指引下,他们在一楼的储物间中发现了第一个“伤员“——一个重约70公斤的训练人偶。
“第一个伤员已找到,位置一楼储物间,“段景林迅速通过对讲机向外部指挥中心报告,“准备转移。“
他和岳鸣配合默契,一人抓住人偶的腋下,一人抓住双腿,快速但稳妥地将“伤员“抬出储物间。
“往南侧出口移动,“段景林指挥道,“那是最近的安全区域。“
就在他们准备转向南侧出口时,一声巨响从头顶传来,紧接着是一阵剧烈的震动。这是训练设计中的一个突发状况,模拟建筑在火灾中部分塌陷的场景。
“保持冷静,“段景林立即做出判断,“南侧路线可能已经受阻,改走东侧出口。“
他们迅速调整方向,沿着东侧走廊前进。途中,他们不断通过对讲机与王磊和赵晨保持联系,确认对方的安全。
“四楼检查完毕,发现一名伤员,正在转移中,“王磊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来,带着一丝兴奋,“一切顺利。“
段景林和岳鸣成功将第一个“伤员“送到安全区域后,立即返回火魔楼,继续他们的搜救任务。这一次,他们直接前往二楼,依照计划搜索每一个可能有“伤员“的位置。
二楼的情况比一楼更加复杂,浓烟更加浓密,温度也明显升高。段景林能感觉到汗水在防火服内不断渗出,但他的动作没有丝毫迟疑。
“二楼东侧第三个房间,发现伤员!“岳鸣兴奋地喊道。
段景林迅速过去协助,他们合力将这个“伤员“抬起,准备转移。然而,就在这时,一根模拟的横梁突然坍塌,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冷静评估,“段景林对岳鸣说,同时通过对讲机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二楼东侧通道受阻,请提供备选路线。“
指挥中心——实际上是秦渊——很快给出了回应:“向西走十米,有一个紧急楼梯,可以直接到达一楼安全区域。“
有了明确的指示,段景林和岳鸣迅速调整路线,成功将第二个“伤员“也送到了安全区域。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段景林小组的行动越来越熟练和高效。他们保持着精准的通讯,冷静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按照计划一步步推进搜救工作。
“最后一个伤员在五楼西北角!“赵晨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我们正在接近!“
段景林看了一眼手表,已经过去了十七分钟,离规定的二十分钟只剩下三分钟了。
“我和岳鸣去支援,“他迅速做出决定,“你们原地等待,我们从东侧楼梯上去。“
不等王磊和赵晨回应,段景林就带着岳鸣快速向五楼移动。时间紧迫,但他们的步伐依然稳健,没有因为急切而变得鲁莽。
当他们到达五楼时,浓烟已经浓密到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段景林下意识地检查了一下氧气瓶的气压表,确认一切正常后,才继续前进。
“王磊、赵晨,报告你们的位置,“段景林通过对讲机呼叫,“我们已经到达五楼。“
“我们在西北角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