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成不成还要看效果(3 / 4)

天的产量,就能建三十来栋小四合院。

所以,崩盘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建筑材料的价格,受限于运输成本。

只要人家本地有砖瓦窑,立即就能把他们公社的生意抢了。

他们现在还能大肆扩建窑口,提升产量,大笔捞钱,完全是政策红利。

可是,这种政策倾斜,还能支撑多久

红旗公社的变化,肉眼可见。

上面的领导都不是瞎子,他们看的会更加清楚。

所以,政策全面放开,或者只是一个县城的政策放开,就完全可以让这些小砖瓦窑遭受灭顶之灾。

砖瓦卖不出,就会另外想办法。

所以,是不是可以改烧水泥

一边走一边看,周围几个大队,秦军都转悠了一圈。

很快,他就来到红旗公社最东边。

这个最出名的就是大河大队,也就是秦军所在的大队。

从大河大队一直向南,接下来的沿河大队、小刘大队。

三个大队,都是紧挨着一条河讨生活,毕竟有水粮食产量才高。

所以,这三个大队不止是地多,土地的粮食产量还高。

有地、有水、有粮,自然人口就众多。

只不过,他们这边人口密集,就没有多少山林。

所以,这边想要节省成本,使用木材烧制砖瓦就不可取。

大河大队第一小队,之前就没有烧制成功。

后来换成煤炭,总算是烧成了,但是成本稍微有点高。

但是,他们还是赚钱,只不过没有其他大队赚的多。

对于这一点,第一小队的张家人,自然都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

对于秦军的特意针对,很多人都恨得咬牙切齿。

可是他们也不敢真去找麻烦,因为他们早就有经验。

虽然秦家人没有他们张家人多,但是他们却不一定打的过人家。

没办法,就只能憋屈的慢慢发展。

活人肯定不会被尿憋死,这个世界上也肯定不止是秦军会烧制砖瓦。

传统老手艺人,真心去找,还真能找到一些。

比如隔壁河东公社,他们那边。原来就有不少在窑厂干活的老手艺人。

如果他们再大胆一些,甚至可以直接去白家公社找人,那边可是有原来白家的砖瓦窑。

虽然白家公社已经没有白家人,但是那边白家还是个忌讳。

张家虽然胆大,也没必要招惹这个麻烦。

所以,他们还是从河东公社请的人,听说请来的还是一位高手。

今天他们已经开了一次窑,而且还做了一次试验。

当秦军和楚玉过来的时候,他们这边正热闹着。

只见一群人,正围绕着一片建筑工地,在讨论着什么。

稍微一靠近,秦军就听到有人在议论。

“这就是那小窑当中,烧制出来的水泥”

“是,那个小窑是试验窑,就是为了验证可不可以烧成水泥”

“看这个样子,这是烧成了”

“现在说还太早,成不成还要看效果。”

“对,之前我们烧制的砖瓦,看着也不错,谁知道一碰就碎呢”

“那是烧成温度不够”

“这一次应该不会有问题,我们已经注意烧成温度,听说有温度计。”

“不用听说,我都看到了,那么长的一根温度计。”

说着,这人还一边比划。

他可能真懂得一些,所以还知道烧制水泥,需要一千四百度的高温。

“我感觉这烧制水泥,也不太难的样子啊”

“肯定不难,要不然秦军一个熊孩子,凭什么能烧成”

“对,我也去看过,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不让别人烧制石灰”

“有吗不是因为烧制石灰不如烧制砖瓦不赚钱,我们才不烧的吗”

“肯定不是,既然烧制石灰不如烧制砖瓦赚钱,秦军又不傻,为什么不烧制砖瓦”

“人家烧制耐火砖,我们第一次烧制砖瓦不成,就是因为温度没有提升上去,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耐火砖不合格”

先前说秦军不安好心的人,有点着急。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烧制石灰的窑,可以烧制水泥”

“你们都不信是吧看看那座试验型小窑,他就是一座水泥立窑。”

“这次我们请来的是一位高手,他很了解烧制这些建筑材料的工艺。”

“什么叫工艺懂不懂,就是莪们说的手艺。”

“人家就知道秦军建的窑,叫立窑,能烧水泥,看看,这不是烧成了”

“如果不是人家自信,能够立即拉到工地上来,直接做实验”

“都看好了,只要实验成功,我们大河大队立即开始起飞。”

“知道什么是起飞就是我们能赚大钱,很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