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章 马皇后,朱元璋都被韩成整懵了(3 / 5)

的那些皇帝们,肯定要少走很多的弯路,能够避免不少的错误。

“只是父皇,这个政策也只是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还有一半的问题没有解决。”

朱标迟疑了一下,望着朱元璋出声说道。

朱标这话一出口,韩成和朱元璋二人的目光,也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朱标道“父皇,有个事儿不得不考虑。

那就是咱大明子孙后代,担任皇帝之人的寿命问题。

有些皇帝身体康健,能够等到太子十六岁担任首辅。

但是这个事情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太多了。

比如,按照二妹夫之前所言,孩儿在您还在的时候就提前离世。

让您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剩下的朱允炆这个畜生,年纪幼小。

还好父皇您高寿,给他多撑了好多年,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成长。

那个畜生,自己没出息。

愚蠢至极

提起朱允炆,朱标这个一向和善之人,都是忍不住咬牙切齿,出声怒骂。

“老四那边倒还好,

他身子骨可以。

但是到了老四的孙子,朱瞻基之时,事情就不行了。

朱瞻基年纪轻轻,才三十多岁人就没了。

关键是朱瞻基的儿子,出生还比较晚。

在他去世之时,那朱祁镇才不过只有几岁。

大明出现了少年天子。

这根本就没有给他担任首辅的时间。

从朱祁镇开始,到后面的朱祁钰,以及朱见深,以及后面的朱佑樘,寿命都不算太长。

朱厚照也同样如此。

甚至于朱厚照,更是连子嗣都没有留下。

这个事情变数实在是太大了。

在太子年不满十六时,这一十六年的时间,首辅怎么办

由谁来担任

又该如何定

或者是上一任的皇帝早逝,留下年幼的太子登基,首辅又该如何办

甚至于如同朱厚照那样,连子嗣都没有留下。

那首辅又该如何定

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章程才行。”

听到朱标怎么说,朱元璋的心情又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想想自己好大儿的命运,再想想已经去世的大孙子雄英。

朱元璋心情就显得沉默了很多。

“确实,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你所说的,这个问题只解决了一半,也确实很有道理。

可咱觉得这事也好做。

有年龄合适的太子了,就让太子做首辅。

没有年龄合适的太子了,只能是让其余的一些朝臣们做首辅。

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天子年幼,根本没有办法处理朝政。

在这等情况下,只能用权宜之计,让一些有能力的朝臣顶上去,让他们去做事儿。

就算是这样,会令的一些权利外流,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朝堂上,最需要的是能做事的人的。

如此做,虽然会令的权力有些外流。

但也绝对要好过天子年幼,朝堂当中无人主事要更好。

只要有这么一条规定在,今后咱大明的太子,到了十六岁,首辅之位那肯定还是要再被他们给还回来的。

不可能代代都出少年天子吧”

说罢之后朱元璋又想起什么,出声补充道“也不能只局限于太子。

其实,咱应该说是储君。

毕竟有些时候,皇帝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导致自己没有孩子。

只能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选定继承人。

只要是继承人,那十六岁之后,都可以担任首辅,进行历练”

这个问题,虽然比较残酷。

朱元璋不愿意提及。

但是必须要提前说出来。

毕竟这事儿,真可能会发生。

比如朱厚照,这家伙就是没有留下子嗣。

想起这事儿,朱元璋就觉得这子孙后代们不争气。

看看自己这个做祖宗的,不是说女儿,仅儿子就二十多个。

他们这家子孙后代,怎么就没有一点儿,自己这个老祖宗的雄风

不说让他们和自己一样,生个二十多个儿子,只让他们生一个儿子传承皇位,有些人都做不到。

太气人了

朱标听了朱元璋的话后点了点头。

随后又道“父皇,那又该如何选除了储君之外的、其余首辅呢

评判标准是什么

又如何能够保证,选出来的那些首辅们,就能够用心做事儿,不闹出什么乱子来”

听到朱标这么问,朱元璋想了一会儿,望着朱标道“标儿,这事儿,你就有一些钻牛角尖了。

每一个朝代,所遇到的情